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专题  
邮箱 微信
 
 
  (专题)  
首页   时政要闻专题信息专题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题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健全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定价机制
时间:2025-03-10 20:55: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梦娜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 吴焕淦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继续聚焦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就中医药治未病提出了相关建议。

  日前,吴焕淦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健全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定价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跨学科协作,为慢性病防控提供新范式,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体系。

  “上工治未病”的概念源于中医药理论,指的是医术精湛的医生能够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预防和调理来维持健康,避免疾病的发生。“要发挥中医药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吴焕淦说。

  “受限于评估、定价、筹资等因素,中医治未病仍面临诸多困境。”吴焕淦表示,中医治未病项目更多关注的是整体的健康管理和预防。除中药调养之外,还包括问诊、针灸、食疗等,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

  “目前,医疗定价体系重产品而轻技术,且缺乏权威卫生技术评估,导致目前医疗机构正在开展的许多中医治未病项目并没有单独的定价,通常只能被打包在其他服务包中,具有违规风险。”吴焕淦建议,在系统规范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标准。针对安全性高、效果显著、成本效益好的中医治未病技术,结合成本核算、市场调研、服务分类等合理定价。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价格的公正性。

  针对保障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专项经费的投入问题,吴焕淦建议,设立中医药健康教育、慢性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基本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将中医药治未病基本公共卫生经费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预算。

  “拓展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引导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发挥创新作用。”吴焕淦建议,助力保险公司设立企业员工健康互助保险计划,扩大中医药治未病的资金统筹渠道。鼓励居民利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保险支持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险种产品。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