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潘英丽)中医诊疗数字化的发展,既是传统医学的一次创新转型,也是现代医疗体系的有力补充。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引入,中医药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加速,为中医药现代化注入了新动力。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诊疗数字化进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胡诚林和郭绍敏联名提出六项建议。
一是夯实数字化基础。中医诊疗数字化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基于现代仪器检测的量化诊断体系,解决传统“望闻问切”方式中“难以言传”的问题。建议加大对经络、电信号、光信号、温度等检测技术的研发,推动其应用,并支持创新诊断技术的发展。
二是确立数据与疾病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探索不同数据与疾病类型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有统计学依据的疾病分型体系。这将使诊断不再依赖医生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提供更快、更准确的疾病诊断,并根据数据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三是扩展数字化诊疗到全周期健康管理。根据“治未病”理念,将中医数字化技术与日常健康管理相结合,利用动态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前识别健康风险并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这样不仅能实现早期疾病预警和干预,还能为整体健康管理提供支持。
四是加快数字化诊疗试点建设与推广。目前,已有50家中西医协同医院作为试点,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议扩大试点范围,推动中医数字化技术在更多医院的应用,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五是加快人才培养。中医数字化诊疗应纳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成为中医院校的基础课程。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该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培养懂中医并掌握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医数字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与医疗智能化发展。中医诊疗数字化不仅代表了传统医学的创新转型,也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医疗智能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将助力中医药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