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信息发布  
邮箱 微信
 
 
  (信息发布)  
首页   时政要闻专题信息专题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开创中药研究所传承创新发展新局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  张华敏
时间:2023-07-03 10:54:14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好这次主题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学长用、深学笃用、精学善用,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认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聚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个时代课题,充分肯定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认识中医药、如何发展中医药、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等根本性问题、长远性问题,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理解运用好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

  中医药学属于医学科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医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现实作用,是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医药自立自强的底气和信心。我们要学用贯通,要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框架下,深刻领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责任,深刻领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途径。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中药创新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涉及领域广、主体多、链条长、标准高,这对统筹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更是重中之重。

以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为目标,
不断提升中药研究所的科技创新能力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并对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提出殷切期望。2019年,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提出要“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吹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新时代大发展的号角。今年刚发布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也将“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列为一项重要任务。中药研究所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最大的科研单位,必须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走在前列,当好表率。

  中药研究所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院所的职责,坚持“四个面向”,强化责任担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先后与80余个国家、地区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进行科技项目合作交流,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自然—通讯》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600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奖项35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7项。面向经济主战场,建立覆盖中药临床前研究的全链条中药研发平台,探索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新适应证及我国首个证候类中药新药黄连解毒丸等成果转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加深。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投身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创新药物研究、中药新药发现关键技术与品种开发、符合中药特点的安全用药风险评控关键技术等国家重点项目,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60项。获得7个中药新品种证书,建立优质中药材提升工程。依托中药研究领域专家资源,围绕中药产业规划、中药材种植、中药产品深加工等环节,持续帮扶多个贫困地区。新冠疫情发生后,中药研究所第一时间承担10个应急专项,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至今已开发新药33个,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明确要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中药科研的“国家队”,我们应立足解决中药研究的“卡脖子”问题,要善于用多学科前沿技术解决中药发展的瓶颈问题,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学科的创新和变革要重视原创思维和原创优势,重视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需要包容、沟通,应置于大科学背景下,适应大环境的变迁,服务大卫生的需求,科学人文融合互动。中药所也将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学科体系建设。要加强本草学、炮制、生药鉴定、制剂等传统学科能力建设。同时,以经典名方研发为契机,将传统学科与质量控制、安全评价等所内优势学科有机串联、融合提升,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二是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切实履行使命担当。以临床重大需求为导向,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整合研究技术体系。以解决产业瓶颈问题为导向,加强科技供给,构建适合中药制剂特点的制剂技术及评价体系,在中药质量保障研究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三是积极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多路径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在产学研领域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建立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探索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推动股权形式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四是持续深化人才激励的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科研活力。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体制,坚持刚性与柔性引进并举,刚性引进“运动员”,柔性引进“教练员”,持续推进启航人才等青年培育专项,为中药研究所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以使命导向改革为契机,
探索建立新型科研院所的管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药研究所作为成立最早的专门从事中药科学研究的国家级院所,有着辉煌的历史,有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屠呦呦、黄璐琦、谢宗万、王孝涛、高晓山带领着中药所在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生药、中药炮制、中药新药研发方面为产生了一批以“青蒿素”为代表的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 2022年,科技部等四部门组织部分科研院所开展使命导向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作为全国首批14家试点单位之一开展改革工作。中药所将牢牢抓住这次改革试点的重要机会,通过优化学科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使得组织架构更合理、运行更高效,从而探索一条符合中药研究所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径。

  中药研究所将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四个面向”,立足自立自强,以明确使命任务为前提基础,以建设中药原始创新策源地、突破中药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以国家和行业重大任务和资源配置为牵引,提升中药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改革提供示范。改革过程中,我们将不断优化学科体系,聚焦主责主业,以“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质量提升”为核心开展中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稳定研究方向,建立研究团队;通过持续的整合平台资源和结构调整,做到科学合理的资源调配和使用,一方面提升平台对外共享能力,实现平台实体化和专职化运行;另一方面立足前瞻布局,搭建新药研发综合平台和中药未来科学平台,在智能制造、生物合成等前沿领域布局,引培优秀人才。同时,秉承青蒿素精神,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体系,增强全体科研人员的使命意识,形成“组织有效率、服务有保障、使命有担当”的组织机制,实现“有目标、有引领、有实力、有精神”的“四有”科研院所目标要求。

  (该文为作者在主题教育读书班上的学习体会发言摘要)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