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郭航报道
“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疫情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5月26日,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育才学校校长高琛同《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享了她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建议。
高琛认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它不仅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还传播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服务于全人类生命健康的宝贵财富。
高琛表示,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其中特别强调了促进中医药的振兴发展。
高琛建议,促进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全民化,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让中医药知识进校园、全民了解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药专家巡讲等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意识,了解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培养中青年新中医领军人才,希望我们能以此次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挥重要作用为契机,遴选一批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打造一支应对重大突出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人才队伍。同时,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类国家人才项目遴选中的中医药人才比例,向中青年骨干人才倾斜,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大对中医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投入,加强中医药的病理药理研究,从整体上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水平和科研的层次,进而使中医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发挥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