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4月6日晚8点,中国·美国·欧洲新冠肺炎治疗国际学术交流会以网络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世界各国的知名科学家、临床医生共同分享和探讨各国最新的抗疫政策、科学发现、治疗方案与科研成果。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在会上表示,疫情突发大量感染患者,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第一时间介入,对疫情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发言
仝小林做了《新型冠状肺炎中医认识与治疗》的报告。根据中医经典理论、当时的发病环境及病人的临床症状确定病机,再结合大量的病患临床症状表现,发现感染者舌苔多白厚腻,发热不是很高,即使重症和危重症也多见低热或者无发热,寒湿特性非常明显。这种舌象从中医的角度就是属于寒湿之象,在寒湿的环境下,人体内又表现为寒湿,所以定为寒湿疫。
针对当时发热门诊病人激增的情况,专家组提出将治疗关口向社区前移的思路。突发重大传染病,病人大量出现,一人一方是做不到的,必须开出通用方。以宣肺化湿为突破口,仝小林与当地专家拟定出“武汉抗疫方”,又称“1号方”,通治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疑似病人和居家隔离的发热病人。武汉市卫建委在全市推广“1号方”,广泛应用于社区、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并推广到湖北各地。截至3月13号,湖北省范围内已发放70多万副“1号方”药,5万多病人服药。事实证明,使用中医药的早期病人实现1到3天内症状改善和消失,对整个病情的控制,特别是阻止其向重症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发言
仝小林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的确诊感染者已超过130万,而武汉多日实现零增长,中国的经验是从血和泪中总结出来的,十分宝贵。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全过程起效,彰显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对于临床720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应用中药寒湿疫方组转重率为0,病情无一加重,而对照组转重率为6.5%;观察662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药汤剂组的死亡风险下降了87.7%;针对420例恢复期病人进行中医药综合干预疗法,患者不仅症状明显改善,综合干预组复阳率为2.77%,远低于对照组(复阳率为15.79%)。这些差异都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可以说,中医药经受了大疫的考验,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驻美使馆经商处公使朱洪等在大会致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夏文广,重症医学专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麻醉系教授Andrew Schober,WHO“全球康复联盟”主席、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康复中心主任Christoph Gutenbrunner等专家在会上分享了治疗经验。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趋势下,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疫情。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闫凯境表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严峻时刻,更多更快地参与抗击疫情、救治患者的行动,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国内抗击疫情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中西医结合应用取得的疗效有目共睹。天士力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近年来,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医药学术科研和医疗服务机构。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支持下,天士力还联合相关单位,发起组建了“聚智国际中医药共享平台”,运用互联网“云中医”系统,打造一个国际化中医药学术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联动中国和国际两方面专家资源,将中医药诊疗技术和临床经验,分享给世界各国,为更广大人群服务。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还专门设立了“国际学术协作平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领衔,长期开展中西医融合的学术交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诊疗案例分享。

中华中医药协会副会长、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新冠肺炎是关乎全球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流行之广、伤害之大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希望通过这次全球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召开的学术交流会有助于大家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技术方法临床经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未来,我们将利用好聚智国际中医药共享平台长期为大家提供可借鉴、可统一技术新方法,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询医问药,咨询、查阅,为推动中西医技术融合形成学术共识贡献我们的力量。他还宣布,天士力公益基金会将代表天士力人,通过天士力北美药业和加拿大的医疗平台,向相关的需求方提供由张伯礼院士在武汉第一线临床总结的、用于轻症患者初期阶段临床治疗的中药配方颗粒1000人份,并提供仝小林院士在社区初期阶段预防用于有密切接触者的中药配方颗粒1000人份。
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天士力控股集团、美国中医药协会、天士力公益基金会协办。会议主会场设在天津,同时分设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分会场。据悉,新冠肺炎治疗国际学术交流会还会继续举办,已在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