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3月26日讯(记者廖仕祺 通讯员史威韡)“刚进医院的那几天,真担心自己熬不下去,没想到最终还是战胜了新冠病魔!”已经康复出院的杨女士说起自己这两个月来恶梦般的经历,不胜唏嘘。
1月28日,55岁的杨女士因咳嗽发烧住进武汉市普仁医院,CT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模糊影,高烧39度不退。医院采用西医治疗,也安排她口服一些中成药。几天后,杨女士病情突然加重,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加上她身型比较肥胖,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精神状况特别差,稍微一动就气喘,一度出现危重情况。

“我本身就有基础性疾病,感染了新冠状病毒后属于高危病人,当时很担心自己会挺不过去。”杨女士说。
2月4日,普仁医院中医科主任胡小军注意到杨女士的情况,他建议对方“尝试用下中药,看看症状会不会有改善”。
经过3天的慎重考虑,杨女士采纳了胡小军的建议。2月7日,针对杨女士发热、气喘、咳嗽、排不出痰的症状,胡小军开了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帮助她清肺排毒。
麻杏石甘汤作为传统经典方剂,具有辛凉宣透,解毒利咽,止咳平喘之功效。此前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在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中,明确向邪热壅肺的患者推荐使用麻杏石甘汤等中药。
果然,杨女士连续服用该药方2天后,血氧饱和度大为改善,不仅气喘等症状明显缓解,精神和胃口都慢慢变好,这让一度有些绝望的杨女士对中医治疗充满信心。连续服用该药方一周,同时配合西医治疗,杨女士核酸检测阴性,达到出院标准。
出院后,杨女士一直通过微信和胡小军保持联系,而根据其恢复情况,胡小军继续辨证施治为她调整药方。3月9日,杨女士复查核酸检测为阴性,CT也显示她的肺部病灶已完全吸收。

据记者了解,像杨女士一样,40多岁的重症患者黄女士也因中医及时介入而获益。
刚确诊时,黄女士同样存在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典型症状,胡小军在黄女士的清肺排痰方剂中加入疏肝理气和安神的中药。
“呼吸通畅多了,再也不像之前堵得慌。”连续服用5天,黄女士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都有了较大改善。之后,针对黄女士脸肿、舌根黄、小便黄的症状,胡小军又调整方剂。10天后,黄女士的脸肿和黄苔基本消失。3月9日,黄女士康复出院。
出院后,胡小军继续为黄女士开了清肺养肺汤剂。此后,黄女士连续5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CT显示肺部病灶已完全吸收。
据胡小军介绍,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还有一些不适症状,有的是痰湿未排干净并伴有脾虚,我们就开健脾化痰药方,有的属于痰热的,就开清热化痰的方子,有的患者可能有多种不适,药方就会兼顾。

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手段不仅可用于医学观察期,也可用于临床治疗期的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各阶段均有不同的推荐处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表示,“中医药对新冠肺炎防治可全程发挥作用。”在他看来,中医治疗在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而发生在武汉市普仁医院中医科团队身上的经历,一再证明中医药诊疗方案可有效缓解普通轻症患者发热、疲倦、胃肠道、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据了解,好几位轻症患者到该院住院治疗时,因为前期中医药的介入有效延缓了新冠病毒扩散,降低了轻症变重症的发生率。

自2月4日以来,武汉普仁医院90%的住院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的干预下,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痊愈方面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同一时期,团队共发放中药汤剂2200余份,个性化运用中药50余人,目前统计中药草药及颗粒剂使用患者无死亡病例,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