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媒体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媒体报道
 
 
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丨中西医结合救治效果好 分类分层管理治疗趋于有序
来源: 时间:2020-03-09 22:27:43  
 

  来源: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1月中下旬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在全国呈现加速蔓延的态势

对于疫情防控

中央一直说湖北是焦点 北京是重点

尤其是2003年非典的教训

告诉我们

北京的疫情防控影响全局

这一次

首都北京迅速行动

中西医结合救治效果好 地坛医院首创双查房机制

  1月19日北京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确诊,患者之前曾有武汉旅行史;1月24日北京首例痊愈新冠肺炎患者出院;2月1日,北京每日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达到顶峰27例,之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缓慢下降。目前,北京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20家。

  主持人:收治第一例患者的时候当对病情做出了哪些判断?第一时间采取了什么样的治疗手段?

  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 王宪波:病人有发烧、呼吸道的症状,同时他肺部有炎症。我们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第一时间用上了中药。第三天患者体温就完全正常了,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

  北京在疫情治疗时,中医是第一时间介入的。中医药参与到救治过程中,最主要是做到三个“第一”:第一线、第一时间、第一手资料。北京市地坛医院收治的第一例病人就是中医药救治的。北京创制了双查房的工作机制,所有的病例都是一个西医一个中医共同查房、共同出方案。

国医名师:加强危重症中医参与 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首都国医名师姜良铎老先生参与的会诊病例中,有位危重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救治,现在病情稳定。

  首都国医名师 姜良铎:这个病人当时血压下降、高烧、肺部的疫症体征明显,氧气饱和度很差。我们对病人进行分析,设计了一个中药方。凌晨2点钟,用鼻饲管给患者打了中药,当时病人已经不能口服了。早晨8点钟,患者体温已经37.2度,血压也恢复正常了。所以中医治疗危重症还是可以的,加强危重症的中医药参与是能够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的,也能降低病亡率的。

分类分层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治疗走向有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北京除了做好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之外,还调集精兵强将火速支援湖北武汉等疫情重点地区。截至目前,中央在京中医单位和市属医院先后派三批91名中医人员驰援武汉。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别专家指导组首批成员之一,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王玉光1月24日抵达武汉。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 肺病研究室主任王玉光:在当晚举行的紧急专家座谈会上,中西医专家都提出了自己对于疫情控制的一些建言。当时我们根据临床试验对确诊病例的考察,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叫分类分层管理。当时武汉新冠肺炎、流感和普通感冒以及支原体肺炎等混杂。从中医观念鉴别开来我们是有证据的。比如说流感病人是以高热为主的,起病即有高热。新冠肺炎前期高热并不多见,而是以中低度的发烧为主,中医叫身热不扬。2月11日,我离开武汉时,分层管理已经走向有序化、规范化。

北京版预防方:适用不同人群 面向全市推广

  新冠肺炎疫情一开始,北京就组织专家研讨,拿出初步方案以后报送国家局,最后形成全国的方案来推广,包括预防方。国家的方案里是没有预防方的,但是北京的预防方案出来以后,对全国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首都国医名师姜良铎表示,根据这一次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北京的各个三级甲等医院、几个大的中医医院都研究了病因、病基,设计了一些医务人员自己用的药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集中专家组把这个方案做了一个讨论、研究、综合,最后形成了三个预防饮,针对不同的人群。

三个预防饮

  预防处方一:麦冬 桑叶 菊花 陈皮

  适用人群:社会活动比较多、有可能接触到病人的普通人

  预防处方二:金莲花 麦冬 青果 白菊花

  适用人群:有平常容易上火、大便比较干燥体质的人群

  预防处方三:生黄芪 北沙参 知母 金莲花 连翘 苍术 桔梗

  适用人群:密切接触病人或者有基础病的人群

在这场疫情当中

每个中国人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为抗击疫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所取得的明显成效

在国际社会上有目共睹

中国人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体现出的顽强意志

为世界所称赞

抱定坚强的决心

这场疫情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一定属于我们!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