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晚报
几千年来,一把草药、一根银针,在防病治病上担任着重要角色。中医药不仅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治疗疫病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古老的中医再次焕发着新的生命力,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利器之一。自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济宁市中医院专家常驻定点医院为确诊患者辨证施治;该院制剂室、煎药室常常深夜灯火通明,24小时不间断熬制中药汤剂,提供给一线抗疫人员、普通群众……贡献着中医药抗疫的济宁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
中医药大显身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人抗疫的脚步一刻未停。济宁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成立中医药专家组,由山东省名中医、济宁市中医院院长王祥生担任新冠肺炎中医药专家组组长,副院长骆彤、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王建明、内分泌病科副主任医师祝俊香为专家组成员。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部署,王建明和祝俊香两名中医专家常驻定点医院,24小时无缝对接“新冠患者”,将济宁中医智慧、中医力量挥洒在抗疫一线上。
随着新冠肺炎患者的排查和诊治工作有序展开,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好消息不断传来。王祥生介绍,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历史悠久,在近年来的历次重大传染病防控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治疗理念重在强自身,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治病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通过患者发病的时令、地域以及个体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首先根据病机拟定分期证治原则,再因人施治、辨证论治,制定适应每个患者的治法。
每一次的新冠肺炎患者会诊,作为市中医药专家组组长的王祥生深知责任重大,带领专家组成员深入定点治疗医院,在患者入院就开展中医药干预。专家组根据患者的体温、精神状态、胃肠道症状及舌苔图象等相关情况辨证论治、开具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不断优化中医诊疗方案。由于新冠肺炎患者普遍食欲差、精神压力大、睡眠不好,服用中药调理后,这些症状都有了改善。患者出院时,常驻定点医院的中医专家还及时为患者送上中药汤剂,并细心嘱咐注意事项,帮其回家观察时调理身体。
面对形式严峻的疫情,济宁市中医院多次召开疫情防控专题及培训会议,应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全体医务人员“疫”无反顾、敢于担当,有请战支援湖北一线的人员;有主动要求值班的护士;有申请到发热门诊接诊的医生;有为了一线物资保障一天打几十个电话的药剂科库房人员;更有深夜还在称药、煎药的中药师……他们都在用自己的专业和敬业,凛然抗“疫”。
一汤一剂总关情
中药师一天行走2万多步
疫情伊始,济宁市中医院主动担责,承担起配方、熬制预防中药的任务。为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呼吸道疾病中的优势作用,市中医院专家团队在王祥生的带领下,针对新冠肺炎的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结合今年气候特点,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诊疗、中医药预防方案,制定出济宁市2020年冬春流感,新冠肺炎成年人、儿童、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中药预防方,可预防感冒、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提高免疫力。
“考虑到北方偏寒、济宁地区偏燥的地域特点,我们在预防方中加入了祛湿抗病毒、增加抵抗力的一些中药,以黄芪、连翘、防风等为主。”济宁市中医院副院长骆彤说。根据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安排,医院还为全市一线工作者、医务人员等提供预防中药,助力疫情防控。并在门诊楼大厅摆放保温桶,为群众免费提供“防感”代茶饮,受到众多称赞。
称药不停、煎药不停、送药不停……从1月底至今,济宁市中医院的中药房、制剂室、煎药室的灯常常通宵达旦的亮着。所有中药师齐心协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在药剂科主任陈翠美、制剂室主管药师侯宝甄的带领下,24小时连续奋战熬制预防流感、新冠肺炎中药。一百多平米的中药房,中药师每天抓药、称药、包装,拿着秤杆,在中药房来回穿梭,一天下来行走2万多步已是常态。经过粗略统计,目前济宁版流感、新冠肺炎预防方中药汤剂已向全市抗疫一线、普通群众累计提供12万余袋。
除了中药房、制剂室、煎药室的全体中药师,医院门诊部主任张艳梅也带领科室工作人员主动请缨,揽下在中药袋上贴标签的任务,加班加点,12万余袋中药标签,张艳梅及其团队因此双手肿胀……每袋的中药背后,凝聚着中医人的责任担当和默默付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早日打赢这场“阻击战”。
王祥生(图中)带领副院长王乐荣(图右)、骆彤(图左)在医院煎药室督导检查。
王建明 行走在危险的边缘,作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
祝俊香 守住健康防线,患者的感谢化作强劲动力
3月1日下午,济宁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王建明经过近半小时“全副武装”走进隔离病区,戴着手套为患者切脉,隔着护目镜看舌象,研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2月6日至今,王建明已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近一个月。加班加点研究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整理病例……入驻定点医院以来,线上问诊、加班会诊成了王建明的工作常态。
“我们以前主要是利用视频、微信、电话等方式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信息,3月1日是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给每位患者把脉,根据脉象和舌苔、个体化差异等情况综合辨证,开具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王建明说,中医治疗主要对患者的支持治疗有协同作用。他有一位男患者入院后全身极度乏力,进食睡眠状态都不好。住院第二天,中医专家组对患者进行了会诊,根据他的体质开出了第一份药方。
“第二天我给患者联系时,他说当天中午还难受得吃不下饭,喝了中药后晚上就感觉好多了,也有胃口了,而且身上也有了力气。”王建明说,患者对中医的接受度很高,都愿意服用中药。此外,原本中药汤剂每包容量是200毫升,考虑到患者如果身体状况不好,喝这么多的中药有些人会出现耐受不好的情况。经中医专家组研究后,现在医院根据每位确诊患者的体质,实际调整汤剂用量,这样患者喝起来更方便,出现呕吐等不耐受情况也明显减少。
王建明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平时夫妻俩只能通过手机交流,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家里两个小孩大的今年9岁,小女儿2岁,每天挤时间的视频通话成了他和家人之间的“固定流程”,家也暂时成了遥远的地方。
“年迈的父母怕自己工作分心,每次通话老两口都说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操心,你自己千万注意身体。”王建明说,自己现在能在前线安心工作,多亏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疫情当前,自己除了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还是一名党员,坚守一线义不容辞,这也是医务工作者的份内事。
2月5日深夜,济宁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副主任医师祝俊香突然接到医院通知:作为济宁市中医药专家组成员,明日起她需要进驻定点医院开展中医会诊工作。
祝俊香的丈夫也是市中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从疫情发生起就一直“战斗”在一线。当接到前往定点医院的通知后,他们孩子深知父母肩上的责任与担当。“孩子说,妈妈你能救患者就放心去,给我买好方便面就行,家里还有猫和我作伴呢。”简单的话语,让祝俊香红了眼眶。
前段时间,祝俊香进驻的定点医院被设为鲁西南定点救治医院后,来自外地的确诊患者转院来济宁接受救治。为了缓解个别患者紧张的情绪,祝俊香工作之余主动联系为他们加油鼓劲,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叮嘱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很快就能和家人团聚。一天深夜,她印象很深的一位菏泽患者给她打来电话,因为反复咳嗽,觉得自己的病情又加重了,整夜整夜担心地睡不着。“电话里他语气既焦虑又害怕,我就慢慢安抚他,然后把他的病情进行了详细解释,告诉他中药在治疗咳嗽方面的优势,咳嗽这个症状大约持续多长时间,慢慢地他就平静了许多。”祝俊香说,患者这么晚还给她打来电话,是出于对她的信任与认可,自己更应该倾尽全力。当隔天再次与该患者微信联系时,确认了他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她这才放下心来。
直到这位患者出院后,还经常她发来微信表示感谢。对祝俊香而言,每一位出院患者的一句“谢谢”“辛苦”,都化作鼓舞成为推动她在前线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谈及为什么想要去定点医院支援时,祝俊香说,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了解到中医辨证施治对确诊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并且前线有需要时,身为一名医生关键时刻必须顶上去。“领导的信任,家庭的理解是对我最大的鼓舞,面对这场战‘疫’,我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