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临近晚上7点,记者终于拨通了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电话。
自从2月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发出《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中推荐使用中药协定方的通知》,大家都很关心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组讨论后拟定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推荐通用方的应用情况,他这些天都在做些什么?未来在抗击新冠疫情“武汉保卫战”中,中医药的全面介入等。
下面内容是健康报记者王宁根据仝小林院士采访录音整理:
真正的釜底抽薪,要从社区切入
1月24日刚到武汉,我考虑的主要是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案。1月26日,我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并给留观病人诊病开药。通过实地了解情况,发现发热门诊如果控制不好,医院的病人就会越来越多,很难从根本上控制住局面。
发热门诊的病人又从哪里来?那就是社区。社区的防控至关重要。武汉是新冠肺炎的重灾区,如果武汉的火扑灭了,对整个全国疫情的控制就会好很多。真正的釜底抽薪,还是要从社区切入。在社区,我们能够真实了解“新冠肺炎”居家隔离治疗的状态。希望中医药能早期介入、全面覆盖,能把防控关口前移、下沉到发热门诊乃至整个社区,这是打赢“武汉保卫战”的关键。
武昌区是武汉市的重灾区,武昌区卫健局和湖北省中医院李晓东副院长团队联合创建的“武昌健康云平台”是具有良好社区防控体系的网络信息系统。从1月29日,我们就在一起共同讨论以武昌区为试点的居家防控方案;1月31日,我和湖北省中医院医务副处长周亚娜一起走访了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考察了网络平台的建设情况、居家防控情况及社区发热门诊的诊疗情况,了解到天气转晴、气温升高后,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量大幅下降,由每天的一百余人次下降到二十余人次。

仝小林院士(右三)到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访调研
2月1日,我同湖北省卫健委、武昌区卫健局及湖北省中医院领导共同讨论、部署社区防控方案,如何解决社区医生发药、答疑和发药后患者随访人力不足等问题。
2月2日,我同武汉市武昌区卫健委领导一起实地了考察了新征用、即将开诊的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为了便于及时了解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药物,在武汉市武昌区卫健委和湖北省中医院网络信息平台长期合作基础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教授组建的信息平台团队,连夜设计研发了一款手机app,患者只要扫码录入基本信息,几分钟就可以拿到适宜自己的中药;同时,医生还能通过该平台了解病人用药后情况,给予咨询和指导。上述举措,不但方便了患者,提高了就诊效率,还为临床研究积累了最原始的数据支撑,探索一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干预的社区防控模式。
基本方有加减,更贴近辨证论治
我们在临证基础上,拟定了包括生麻黄、生石膏、杏仁、羌活等20味中药的通治方(即1号方)。功效是宣肺透邪,解毒通络、避秽化浊、健脾除湿。此外,根据主症的不同,我们还拟定了四个加减方,可在通用方基础上变化使用。对于发热比较重者,加上甲方;咳喘重者,加上乙方;如果恶心、呕吐、食欲不好等胃肠道症状特别典型,加上丙方;如果气短、乏力明显,加上丁方。每日1剂,每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前服用。这样,社区医生经过培训,即使不是中医大夫,也比较容易掌握和操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前线指挥部和湖北省卫健委准确判断形势,把防控关口前移、重点下沉,及时启动了对社区密接、发热、新冠肺炎疑似人员的中医药全面介入计划。《通知》要求,2月3日24时前,武汉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确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药(中药煎剂或颗粒剂)。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第一时间就指定了中药企业进行中药饮片免费配送、中药汤剂免费煎制等服务。

工作人员为武汉市武昌区党校隔离点配送汤药
截至2月4日上午,已配送中药汤剂5000份(每份9袋,即一位患者发放3天的量;3天后调药)至武汉市武昌区、东西湖区、洪山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药将逐步发放至疑似病人及集中治疗的轻型和普通型病人手中,以期尽早让患者吃上药。对于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者,服用该方的时间相对延长,以防止或减轻肺功能损伤及可能出现的肺纤维化的问题。
凡用此方,医生一定要对处方病人登记并随访,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方;重症患者,传变迅速,需要根据病情及辨证,及时调整诊疗方案。老年体弱多病、乏力明显患者,应及早加用补药。高龄或有心脏病者,注意麻黄用量或者不用。
2月8日,江苏康缘药业免费捐赠的中药配方颗粒就会代替中药汤剂,送到患者手中。
“方舱”患者有望用上中药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看见瘟疫流行,于是他就找了一块空地,搭起医棚,架起大锅,给人们舍药治病,救活了很多穷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没有特效药,我们今天就是仿照古代大锅煎药的模式,尽快让病人吃上中药,正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中医药应有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积极主动介入。
“一人一汤药,一人一辨证”是中医最理想的用药模式。但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武汉疫情又如此严重,发病人数如此之多,抗疫时间如此之长,防护要求如此之高,医护人员已经疲惫不堪,靠中医医生一个一个把脉开方,让每一个病人都吃上中药是不现实的。尽管“通用方”加减这种方式,仍然不尽如人意,疗效也会低于一人一方的辨证论治,但特殊时期,先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吃上中药,只能“特事特办”。由政府来组织、督办,在疫情重灾区武汉大范围发药救治,这在建国以来也是第一次,可以为未来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早期介入、全面覆盖积累经验。抓住疾病的本质和“寒湿疫”发展的主体脉络,提早阻断病情的发展,通治方照样可以发挥很好的疗效。2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前线总指挥闫树江副局长亲自带队,代表中央督导组,来武昌区东西湖区、洪山区等地督导发药。
2月3日晚开始,武汉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13处将被改造为“方舱医院”,用于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2月5日晚将逐步启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凝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经验,未来将把中医药应用在武汉市各区全面铺开,让“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也尽早用上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