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参加会议,这次大会是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湖北省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学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现就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贯彻进展情况
(一)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
11月4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会议指出,要充分认清中医药在健康湖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我省中医药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着力破解制约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从人才、科技、产业、机制等为着力点,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实现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决定,研究制定《湖北省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筹备召开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2020年省级中医药工作经费增加1000万元,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二)颁布实施湖北省中医药条例
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湖北省中医药条例》,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全面系统规范了全省中医药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和中医药产业促进等,并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荆楚道地中药材保护发展、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发展保障和中医药服务市场等方面有创新举措,对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三)卫生健康系统开展学习研讨
10月29日,省卫生健康委召开了委党组会,听取关于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汇报,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孙春兰副总理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和2018年全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系统队伍建设、协调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发挥好中医药在健康湖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2月28日,省中医药管理局拟组织举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学习研讨班,各市州卫生健康委分管领导和中医药处(科)负责同志参加培训,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司相关负责人作辅导报告。
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十三五以来,各级财政投入28.8亿元,对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省、市、县中医医院服务条件和就医环境极大改善。今年又投入4350万元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目前我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医共体共有42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和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新增11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全省共创建25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区),10个全省中医药工作十强县,1313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331个中医药示范乡镇卫生院,2655个中医药示范村卫生室。“中医馆”信息化项目已覆盖558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0%。全省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的乡镇卫生院、7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我省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巩固中医药人才梯队
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时珍人才工程和湖北中医大师、名师评选培育计划,大力培养多层次中医药人才。2019年遴选建设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个,全国第二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1个,配合国家中医局组织开展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22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4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28人,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培训20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15人。
(三)严格中药质量监管
为促进湖北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从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产业化水平、中药大品种和骨干企业培育、工业园区与智能制造、流通与质量监管体系、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千亿产业,充分发挥中药在产业扶贫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2019年启动了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遴选确定蕲春蕲艾、利川黄连等11个县市14个品种为首批湖北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试点。印发了《湖北省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种养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品牌培育、流通体系、质量监管、科技创新等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强化中药材生产技术培训,制定了《2019年中药材质量保障项目湖北省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培训方案》,组织编写了《湖北省主要中药材栽培技术手册》,举办了2019年中药材质量保障项目湖北省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培训班和中药材质量保障溯源系统使用培训班。选取利川市等4个县开展中药材溯源试点工作。
(四)推进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湖北省以系统整理和深入挖掘本省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为重点,共建有19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0个二级实验室和1个一级实验室。中医药类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1项(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1个)。
2019年完成了全省103个县市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实现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全覆盖。完成中药品种354科4245种、样方4772套,共采集中药标本79789份。发现新属1个、新种12个、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4个、新记录种20余个。收集传统知识15条,民间验方99个,整理古籍57本。《中国中药资源大典》(神农架卷)已经正式出版,《中国中医药资源大典》(湖北卷)正在编辑。整理出版了土家族医学专著5部和8项特色技术。
(五)加强中医药系统队伍建设
全省各市州加大投入,在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和乡村全科医师及助理医师力度上给予支持, 实施村医委培计划和基层“双百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和远程诊疗设施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村医待遇,建立养老保险补助政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稳固。举办三级中医医院科主任管理能力培训班,培训200人;连续三年开展执法队伍培训,培训300余人,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出台了《湖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考核工作正在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县级中医医院尚未实现全覆盖,江陵县未设置中医医院,鹤峰县中医医院正在建设中。
(二)中医药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医教协同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模式与机制尚在探索之中,现有院校教育对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相对薄弱。中医药人员分布不平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缺乏。
(三)中医药服务补偿和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中医药服务简单、便捷、收费项目少、价格低,政府对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补偿标准基本相同,中医医院收支亏损率较综合医院高,影响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四)中医药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主要表现在大品种培育优势不明显,中药材品牌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影响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着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拟于2020年3月底召开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研究制定《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从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巩固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药材质量,建立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等方面,细化未来三年我省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项目和责任分工。
(二)着力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实
支持湖北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和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发展,开展重大疑难疾病(脑梗死)中西医联合攻关。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重点专学科建设。做好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着力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
出台《湖北省中医药条例》相关配套文件,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和医保政策,探索按病种付费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