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河北日报
记者:汤润清
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中医医院主管护师张晓静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中医医院主管护师张晓静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再次踏上湖北这片土地。
2002年,水芙蓉盛开的季节,22岁的张晓静手捧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护理专业毕业证书走出了学校大门。
“以后常回来!”张晓静记得,自己曾这样与老师同学依依惜别,执手相约。
回来,已是18年后。
2月9日清晨5时,张晓静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她此前的申请已获批准,将跟随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奔赴武汉。
“6点集合,马上动身!”来不及抱抱两个孩子,来不及同丈夫深情话别,她转身出门。
临行前,前来送行的遵化市领导询问大家有什么需要,张晓静“耿直”回答:“别告诉我的父母,他们身体不好,我不想让他们担心。”
到达武汉,经过严格、规范的岗前培训,2月12日晚,张晓静与15名来自唐山的医护人员组成唐山护理队进入江岸方舱医院A病区。由于专业操作熟练且有过抗击非典的经历,张晓静被任命为领队、护士长。
让张晓静略感欣慰的是,江岸方舱医院接诊的绝大多数是轻症患者,病情相对平稳。然而由于疫情造成的恐慌和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孤独感,一些患者的情绪变得焦虑不安,甚至易怒暴躁。
“应对这种情况,我在湖北学习生活的经历帮了大忙。”凭着对湖北方言的熟悉和对当地风俗人情的了解,张晓静以“半个湖北人”自居,同舱的外地医务人员语言不通时,她主动上前充当翻译;患者有困难、有情绪时,她便操起不太标准的湖北话先“套近乎”,再做心理疏导。
一次查房时,张晓静发现一位中年女患者情绪不对头。
“阿姨,你咋了撒?”一句乡音,一下戳中了患者的泪点,她边哭边向张晓静讲起了自己的遭遇。
原来,这位患者的儿子也在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却因男女分区住院不便看望。而她父亲又在家中去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我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家里的负担,国家的负担,我还活着干啥子撒?”
“咋子会是负担撒?”张晓静轻抚着她说,“国家派我们到这里来照顾你们,就是要让你们早一点好起来,一家人早早团聚。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咱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阿姨你也要勇敢撒!”
得知这位患者因为没有手机也不会使用手机而难以同家人取得联系,张晓静又赶忙找来护士站的手机,帮她拨通亲人的电话,让她痛快淋漓地宣泄了内心积蓄已久的思念与牵挂。
自此以后,张晓静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这位患者床边,操着湖北话“阿姨长阿姨短”地聊上一阵。
3月2日,这名患者顺利出舱。临行前,她来向张晓静告别:“我这辈子也不会忘了你这半个老乡,不会忘了河北来的女伢们!”
正如这位患者所言,张晓静和医护人员们的辛勤付出,赢得了舱内所有患者的真心爱戴。
3月8日15时,张晓静所在的江岸方舱医院正式休舱。
张晓静不会忘记,休舱前,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她和医疗队队员们站在门口等候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雨越下越大,没人撑伞,也没人离去。
面对即将关闭的舱门,张晓静深深鞠了一躬,任喜极而泣和依依不舍的泪水混着雨水在脸上肆意流淌。那一刻她在心头默念着:“致敬,武汉——我战斗过的英雄城市!致敬,湖北——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