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薛璞
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张耀圣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小小的一枚党徽,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标志和象征。戴上它,意味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戴上它,意味着“严于律己,恪守奉公”。在武汉抗疫前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张耀圣带领党员,以实际行动印证了党员的初心。


图片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微信
灾难考验人性抉择,锤炼党性修养。疫情初期,张耀圣主动请缨,受命带领40名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队队员逆行而上,于1月28日抵达武汉抗疫前线。医疗队40名队员,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各20名,党员占一半。面对复杂疫情形势,为规范党员队员的个人行为,形成一个团结坚强的集体,在医疗队抵达疫区当天夜里,张耀圣紧急召集医疗队党员同志在战斗中组建临时“党支部”,切实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筑在防控工作最前沿。与此同时,张耀圣建议党支部启动“一对一结对子”,即每名党员和一名群众结成对子,让党员起到带头作用,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稳定人心、凝聚人心。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上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张耀圣组织医疗队主要成员与广东省中医院一道,同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相关领导进行了工作部署会。张耀圣带领队员在院方的陪伴下对拟启动的隔离病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面对改建新隔离病房的相关细节工作、如何优化操作流程、患者的管理、病区的感控布局等问题,张耀圣事无巨细,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问题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并现场指导了分区管理相关事宜。同时,为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救治,提高病区诊疗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率,他和队员们还为医院其他病区的进一步改造工作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这些建议也一一被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所采纳。
作为领导,面对队员们的辛苦,张耀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作为领队,面对疫情,特别是90后队员,他们热情高涨时容易大意,面临生死时又情绪消沉,如何让他们快速成长?张耀圣在工作环节上严格要求,在生活细节上给予温暖的关心,为队员们准备一杯姜汤茶、一盒生日蛋糕、一份营养加餐……在紧张的驰援工作期间,张耀圣更感受到了党员所承担的使命责任。
他积极组织全队队员开展感控、新冠肺炎诊疗等专题讲座。安排医疗队以楼层为单位,分组进行穿脱防护服的专项训练,互相监督,全体队员实地演练了防护区进出流程及工作细节,确保医疗队队员的防护安全,为开展救治工作做足前期准备。同时,组织全体队员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解读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等内容。他还与党员队员们梳理流程、建立疫区床头交班制度、细化三级交班查房制度,并针对感染疫区内呼吸机使用特殊性,组织团队集中对呼吸机的使用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了强化练习。为尽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他给医院食堂的员工详细讲解食堂可能存在的防疫漏洞,同时要求队员避开和门诊患者走同一个通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病患难免产生焦虑和恐惧,张耀圣作为领队率先进入隔离区组织查房会诊,指导医疗护理,并强调队员们要与患者多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他们根据情况对每个入院患者先进行分级,合理分配病室,动员患者互相鼓励,特别是用疗效增强信心。除了照顾患者外,医疗队还负担着水电安全管理、物资准备、规范物品摆放等多项工作。为了尽快提高疗效,张耀圣多次组织讨论确诊患者的诊疗方案和中医辨证处方。在医疗队主管的病区中,95%以上患者得到了中医药个性化辨证施治。
在武汉抗疫工作之余,张耀圣还把武汉的经验总结后,指导湖北黄石市中医医院诊治新冠肺炎患者,开具100多张处方,不论是轻症、普通症还是危急重症,均达到了显著效果,深得当地医院的同行称道。
作为东直门医院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院长,疫情发生后,张耀圣不忘助力甘肃陇西县的抗击疫情工作。陇西县有新冠肺炎患者在用中药、西药后依旧不能转阴,向东直门医院请求支援。张耀圣在疫区开启了“云会诊”,远程开出中药汤剂,患者服用后不久即转阴,当地医院确诊病例得以清零。诊疗之余,张耀圣也对医疗队的工作经验及时加以总结,并在媒体上呼吁抗击新冠肺炎要及早、及时、准确使用中医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在张耀圣的组织下,“战地党支部”共召开支委会会议7次,全体党员会议2次,接收入党申请书12份,已有7名同志在一线入党。医疗队所有重大决策均通过支委会讨论决议,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强大作用。为了激励每一位队员,他倡议每日评选出队员中的“今日之星”,从工作、生活、精神状态等全方位,讲述“今日之星”的闪光点,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张耀圣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位队员。他为党坚守着自己的一份责任,让党徽在抗疫前线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