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官方微信
 
 
【学术参考】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中医证治参考
来源: 时间:2020-03-01 17:29:16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顾问卢祥之、国医大师沈宝藩、国医大师雷忠义

  编者按

  随着中医药在新冠肺炎临床治疗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国家和各地的新冠肺炎指导方案中也要求,中医药应在新冠肺炎恢复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结合新冠肺炎的证治实例及对前人经验的体悟撰写出此文,罗列出新冠肺炎不同时期的临床证治分型和选用方药,供一线临床工作者参考。

  新冠肺炎的证治,国家和各地的新冠肺炎指导纲要、方案,基本分为四期:早期(初期或轻型);中期(即普通型);中后期(即重型);后期(即危重型),四期四型,归属临床治疗期。

  面对从没发现过的新型病毒感染,一个多月来,大量的临床实践,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但是,我们接触到的一些病例,事实上还存有一个恢复期,就是中医所说的调理期或善后治疗期。

  截至2月27日24时,累计治愈出院的病例36117例,随着此次抗疫大局的胜利在望和令世界震惊的医疗成效,治愈出院的人数还会增多。但即使是出院的患者,还存在各种不同的症状,有的还出现核酸检测阴返阳。最近几日,我们多次讨论,日夜集思,缕出一些思路,结合新冠肺炎的证治实例及对前人经验的体悟,兹述如下,撰写此文的主要目的,一是罗列一些临床证治分型和方药;二是抛砖引玉,如宋诗所说“先以一诚格,斯能众正招”,期望更多的临床工作者,加以关注,贯以实践。

  病机归属

  根据新冠肺炎病机特点,归属中医的温疫无疑。温疫是外感疫疠之气,病位由表及里,多遵上中下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叶天士医案里说,“风温从上而入。风属阳。温化热。上焦近肺。肺气不得舒转。周行气阻。”又说:“风温入肺。肺气不通。热渐内郁。”“风温入肺。气不肯降。形寒内热。”或“风温热伏,更劫其阴,日轻夜重。”

  新冠肺炎,其疫疠之气,发展迅猛,而且极易兼湿兼热,多数是首先侵袭肺卫,尤其是素体脾胃虚弱者,若正不胜邪,邪毒直接入里化热,伤津耗液,甚者灼营动血,直传心包,则发危候。此为“炎性风暴”和急性心肌炎,病毒侵及心脏、肝脏重要脏器。

  中医说的出现湿热,就是湿温,王孟英说:“亦有湿邪久伏而化热者。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王孟英在《温热经纬》里还说:“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章虚谷云∶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外邪伤人,必随人身之气而变。”

  进而又论述道:“湿郁成热,故反恶热,所谓六气皆从火化也。况与暑合,则化热尤易也。热盛阳明,则汗出。章云∶热在湿中,蒸湿为汗。湿蔽清阳,则胸痞。湿邪内盛,则舌白。湿热交蒸,则舌黄。” “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章云∶外经络,五内腑,膜原居其中,为内外交界之地。凡口鼻肌肉所受之邪,皆归于此也,其为三焦之门户,而近胃口,故膜原之邪,必由三焦而入脾胃也。杨云∶细译此言,则膜原乃人脂内之膜也。”今天不少学者将新冠肺炎病机之一归纳为邪束膜原,这是有理论根据的认识。

  新冠肺炎,中医界目前比较公认的病因病机认识,其病因,多在于湿热疫毒;病理特点,可概为湿、热、瘀、毒、虚。

  临证分期

  早期,病属湿邪郁肺,枢机不利。这就是吴鞠通所说的:“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太阴为肺,“故首郁遏太阴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头痛身热尺热等证。太阴阴脏也,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许多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头身困重,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痰少,口干饮水不多,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略数,基本符合吴鞠通说的:“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治疗大法,宜用化湿解毒,宣肺透邪。很多地方指导方案推荐以藿朴夏苓汤、小柴胡汤加减,也可以用《重订通俗伤寒论》的柴胡陷胸汤化裁。

  中期,往往是邪热壅肺,肺失宣降。叶天士指出:“初因发热喘嗽。首用辛凉。清肃上焦。如薄荷、连翘、牛蒡、象贝、桑叶、沙参、栀皮、蒌皮、花粉。若色苍热胜烦渴。用石膏、竹叶辛寒清散。若日数渐多,邪不得解,芩连凉膈亦可选用。至热邪逆传入膻中,神昏目暝,鼻窍无涕泪,诸窍欲闭,其势危急,必用至宝丹或牛黄清心丸。病减后余热,只甘寒清养胃阴足矣。” 中期的邪热壅肺,治疗大法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为主,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升降散,以及清心凉膈散都宜。病之中期,邪已闭肺、腑气不通,要注意以清热宣肺,通腑泻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清肃,则传导而阻,通其腑气,很为重要。

  如果湿热蕴毒为甚,肺气闭塞,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粘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以清热化湿,宣肺解毒为主,王孟英说治用“甘露消毒丹最妙。”或可合升降散。蒲辅周先生治表闭过甚,常用升降散。蒲先生说过:“治疗急性病,尤其急性传染病,要研究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余治温疫多灵活运用杨氏温疫十五方,而升降散为其总方。治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升降散专为瘟疫而设,其病机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瘟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郁而生热,而致肺卫热盛,症见憎寒壮热,或头痛如破,或烦渴引饮,或咽喉肿痛,或身面红肿,或斑疹杂出,或胸膈胀闷等;其二是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于大肠,导致肠胃升降失常。

  升降散以僵蚕为主药,取其味辛气薄、苦燥恶湿之性,能祛风散邪、清热解郁;配甘寒质轻升浮的蝉蜕,能祛风胜湿、清热解毒;僵蚕、蝉蜕皆为升浮之品,散邪火升清阳于上,泻邪热降浊阴于下,升降有调,寒温相制,相反相成。有气血兼顾,行气调血,以防邪热深入内郁血分的作用,临床上凡是温疫发展到气壅血滞,气乱血妄行的患者,传变时可能发生逆传心包等病危之证,此方能有效的给以预防。

  极期,就是内闭外脱一系列危况出现的时候。这就是王孟英说的:“此风温热毒,内壅肺胃,侵入营分,上下内外,充斥肆逆。若其毒不甚重,或气体壮实者,犹可挽回,否则必坏。”许多新冠肺炎患者晚期出现的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憋气窘迫,语声断续,呼吸衰竭,更甚者出现神昏,汗出肢冷心力衰竭危像,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即如吴鞠通所说的,“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厥。”治疗大法是益气回阳固脱,以参附汤合咸寒甘苦的清宫汤。高热惊厥,神昏谵语者,可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恢复期、调理期辨治

  吴鞠通说:“太阴病得之二、三日,舌微黄,寸脉盛,心烦懊,起卧不安,欲呕不得呕,无中焦证,栀子豉汤主之。”“温病二、三日,或已汗,或未汗,舌微黄,邪已不全在肺中矣。寸脉盛,心烦懊,起卧不安,欲呕不得,邪在上焦膈中也。在上者因而越之,故涌之以栀子,开之以香豉。”吴鞠通一惯主张用“栀子豉汤方(酸苦法)”。王孟英《温热经纬》主张用竹叶石膏汤,喻氏清燥救肺汤,以治“里热不清”。

  随着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情况和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轻浅以及体质、病程、地域,气候温度等等不同而会出现多种症状,蒲辅周先生说:对外感时病的辨证来说,人体有强弱,年龄有大小,时令有冬夏,气候有寒温,地域有燥湿,病邪有盛衰,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临床须仔细体会,才能达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灵活应变的治疗要求。

  如湖北某人患新冠肺炎,住院期间曾用大量激素、干扰素等,获愈出院,隔离休息后,十分身软,乏力,失眠,口苦,胸闷,本身原患有高血压病,经服理气、疏肝、扶正药两周,诸证大减,情绪变好,对战胜疾病,信心大增。

  北京弘医堂医院杜惠芳主任治疗数例患者,发现多数患者情绪不稳,焦躁,自觉虚弱,动则大汗,喘促胸憋,周身乏力,心悸失眠,腹胀腰痛,治疗期间给予舒肝理气,补益气血,祛邪外出,用药以小柴胡汤加生脉饮,或桂枝茯苓汤,甘草干姜汤,葛根桂枝汤及当归补血汤等调服,对患者转归康复益处明显。

  盖本病恢复期,症情多变,调理用方用药,宜格外谨慎,叶天士医案列属的重要参考是“辛凉轻剂为稳。”“不舍银翘散。”“但减食不寐,脘中常闷,渴欲饮凉,此口鼻吸入温邪,先干于肺,误补则邪愈炽。气机阻塞,弱质不敢开泄,援引轻扬肃上”;“淡以和气,上焦得行。”如果是“气分之热稍平,日久胃津消乏,不饥不欲纳食,大忌香燥破气之药。”

  如果兼有身热不退,或舌裂津伤,气阴两虚,就要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特别要注意扶正、养阴、益气。临床上推荐用的竹叶石膏汤,不仅适用于热病之后,余热未尽,阴伤羸瘦,呕逆,许多杂病的“诸虚烦热”,肺胃阴虚、津伤燥热,也极适宜。新冠肺炎恢复期凡见心烦口渴,鼻咽干燥,干呕咳逆,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都可用之。

  竹叶石膏汤,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以半夏降逆、蠲饮,配麦冬,可防温燥太过;

  二是用人参、麦冬,益气而能生津,人体津回气生,气阴相长,有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

  三是石膏与人参相配,有清中有补,补寓于清的功用;

  四是竹叶,即有助于石膏的清热,又能引邪热随小便下行。

  新冠肺炎患者一定要多饮水,有利于新陈代谢和排除毒素。而竹叶可以起到清中有利,利不伤阴作用,又没有补虚恋邪的危害。

  还应注意使用生脉散。目的是扶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适合治疗温热伤阴,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等气阴两虚之症。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指出,生脉散能“补肺中元气不足”。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又补肺气,麦冬甘寒润肺,五味酸收敛肺,并泻火生津。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正气充而脉复。

  如果仍兼有表证,可加藿香、柴胡、薄荷、桑叶;咽喉疼痛,加牛蒡子、桔梗、玄参;咳嗽,加苦杏仁、浙贝母、枇杷叶;痰中带血丝,可加白茅根、茜草,并要重用麦冬,一剂内可用到30g。如果还兼有胸满咳逆,可加鱼腥草、金银花、葶苈子;久咳不止,胃气不和,加浙贝母、海浮石、紫菀;咳嗽声嘶,加玄参、僵蚕、木蝴蝶;如气阴两虚为甚者,人参改为西洋参。

  还可参考服用芪花百合汤:生黄芪15g、山银花12g、连翘12g、百合12g、麦冬12g、生甘草6g、生白术12g、南沙参12g。本方君药生黄芪,苏东坡说“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大可益气健脾;臣药山银花,配上微寒归肺、心、小肠经的连翘,清热、解毒、疏风功效相得;又配上元诗说的“药成夜半忽飞去,瑶草一枝光炯炯”的百合,与麦冬、沙参为佐,养阴生津,清补肺胃,甘寒润肺,三味相合,功效益彰。另,以术、草为使,适合于治疗新冠肺炎后期仍有气短乏力,体虚眠少,食欲不振,脉虚无力者。

  综上所述,参考了国家各省新冠肺炎指导方案,尤其是广东省的纲要,给我们启发尤大。个别的临证体会仍不失简浅,仅供同仁参考,若有不妥不尽之处,望祈指正。

  内容来源:河南中医药微信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