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官方微信
 
 
柴嵩岩、陈可冀在2019年中国医师节先进典型报告会上作报告,一起倾听医者心声
来源: 时间:2019-08-20 08:10:46  
 

  8月19日,2019年中国医师节先进典型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柴嵩岩、陈可冀两位中医界的先进典型在会上作报告,以下为发言稿摘录。

  医务工作者典型代表 潘松刚/摄

柴嵩岩

执着中医事业 守护妇女健康

国医大师 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我是来自北京中医医院的一名妇科医生。今天在这里,对于我来说,意义尤其特殊。因为70年前,1949年的10月1日,我就从这里走过。那天,我有幸参加了开国大典,在庆祝方阵里跟大家一路欢呼。走到天安门城楼前一抬头,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在眼前。那一刻,激动、喜悦、自豪,一起涌上心头。那种感觉,我永远都忘不了。

  回首70年,我满怀感恩以及对中医妇科事业的热爱,见证了祖国中医药事业和妇幼保健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948年,我有幸拜在伤寒大家陈慎吾门下,开启了学习中医之路。陈老的引领,奠定了我尊古学古的中医学术思想。1950年,新中国启动了第一批中医师资格考试,我应考并通过。1952年,国家倡导中医学习西医,北京大学医学院面向全国招收一批中学西五年制本科生,我又幸运地被录取,班主任就是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作为助手跟着吴老师和李家忠教授做手术。紧张慌忙中,我的隔离衣前襟蹭了污染区。吴老师当时脸色就变了,李老师更不客气,直接让我贴墙根站着,我非常自责。后来,吴老师说情,让我加了件手术服再上台。我永远都记得这件事,并立志要做一名像老师那样严于律己、有担当的医生,把患者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

  5年的学习,还让我学到了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的特点。我发现,在治疗女性内分泌方面,中医妇科有很大优势。而且,妇幼健康是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事业。于是,我选择了中医妇科,从1957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

  一位妇科疾病患者,往往有许多心酸和无奈。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接诊过一位孕妇,那已经是她第五次怀孕,前4个孩子都因为先天畸形夭折了。全家带着她到处求诊,医生都建议她终止妊娠。看着她期盼的眼神,我理解她的痛苦,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愿尽我所能去帮助她。通过翻看大量医学典籍,向前辈请教,我最终确定了补肾安胎、健脾利湿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平安生下了健康的女儿。看到那个壮实的小女婴,我心里充满了喜悦和对中医药学疗效的自信。

  在70年从医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与女性月经和生殖生理密切相关的三大要素——血海、胞宫、胎元,我提出了包含“水库论”“土地论”“种子论”的“妇人三论”学术思想,并以此作为女性不孕症治疗遣方用药的依据,为众多几乎绝望的家庭带来新生命,也成就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我感谢患者们的信任和配合。

  本着对中医妇科专业的强烈责任感,我要抓紧时间,把多年积攒的病例病案、验方总结出来,把经验心得传授给年轻人。每周出诊时,我提前一个小时到,给徒弟们讲课。我还加快科研工作,带领团队运用中医理论及辨证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开展疑难病症的治疗研究,让中医药造福更多女性。

陈可冀

为中西医结合事业殚精竭虑70年

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我是福建福州人,从小住在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附近,医生护士们不分白天黑夜地救助病人,对我是无形的教育,让我立志学医。

  70年前的8月17日,福州城郊炮声隆隆,高考完的我在马路边人群中迎接解放军进城。一个月后,我满怀激动的心情进入新中国的大学学习,憧憬着成为穿白大褂救治病人的医生。每年的暑假,我都积极参加下乡医疗队,到过福清县渔溪乡血吸虫病最流行的地方参与防治,到过浦城县参加鼠疫防治。如今,这些传染病已基本消灭,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辉煌成就。

  大学5年毕业后,我留校担任内科助教、住院医师。1954年6月,毛泽东主席指示“成立中医研究机构”。1955年12月,中医研究院(即现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我响应号召从福建来到北京学习工作。这是我个人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更是我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重要起步。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把中医中药知识与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遵照党中央“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教导,经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我们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中西医结合医生。

  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我先后拜名老中医冉雪峰、岳美中、蒲辅周为师,他们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深深教育了我。岳老常说“做人做君子,读书读经典”,还告诫我“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要时刻认真负责对待病人。

  后来,周恩来总理指示,成立由阜外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西苑医院为正副组长单位的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我有幸参与其中。在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以及与吴英恺院士、张锡钧院士和黄宛、陶寿淇、陈在嘉等专家协作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领略到中西医结合事业是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举措,也见证了中医药的杰出疗效,如陈嘉庚的乌头中毒治愈验案、邓拓和郭沫若的消化功能障碍改善验案、数以百计的苏联专家治疗案例。特别是后来与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等10多家单位协作开展的活血化瘀代表性复方“冠心2号”临床试验研究,挖掘梳理了中医药关于活血化瘀的古典文献和临床经验,以及其抗血小板、激活纤溶活性的效用和作用机理,被循证医学界誉为中医药领域第一项临床循证医学研究成果,开拓了治疗心血管病中药新药研制及产业化的新路。“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成为中医药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推进了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理论和临床创新步伐。

  国有春风聚太和。今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我在70年岁月的经历和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中央这一决定是极为实事求是的,中西医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指示精神,继续发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优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维护人民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