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官方微信
 
 
境外中医学子跟师学医,“中医是一门学不完的科学”
来源: 时间:2019-02-13 08:08:13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张秋霞

  三指持针,瞄准穴位,插提捻转……如果不说话,你也许不会知道眼前施展针灸的医生是外国人。她是印尼学生游可琴,一名学习针灸的研究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游可琴并非唯一的国际学生。

  近年来,不少境外学生到此跟师学医,他们大多是华人后代,在历史浪潮中,他们与中国已断了联系。但在接触中医后,决定漂洋过海,到中国深造。

从“吃螃蟹”到“被开光”

  操着一口泰国口音普通话,周慧心回忆起自己12年中医路的故事。她出生在泰国,小时候对中医印象很模糊,直到针灸治好母亲的顽疾,才让中医在她的内心埋下了种子。当泰国成立中医学院时,周慧心决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5年的中医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周慧心的求知欲。一次偶然机会,她来到辽宁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中西医结合是她的研究方向。如何在西医坐标系中找准中医的定位,这成为了她思考的难题。

  幸运的是,周慧心生物基础不差,慢慢就开窍了,对中医认识也上了个台阶。回忆起读研经历,她觉得自己好像“被开了光”。

  2年前,周慧心加入岭南罗氏妇科流派,成为了妇产科主任罗颂平的博士生,主攻不孕不育。罗颂平的教导让周慧心的中医修养有了新的突破。“用便宜药也会有好疗效”。

将中医视为生活方式

  相比周慧心的走南闯北,游可琴的中医旅途简单得多。童年时,父亲的中医馆启发了她对中医的兴趣。2010年,她只身到中国深造。

  2年前,游可琴结束本科课程后,拜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林国华门下,成为一名针灸专业研究生。林国华这些年招收了不少境外学生,在教学中,他会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境外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导向。”他说。

  “中医是一门学不完的科学。”游可琴觉得自己对中医理解只是冰山一角。过去,她在中医馆里捣鼓药材、看父亲把脉问诊;现在,她将中医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当身体发出预警时,她运用针灸、艾灸调理自我,达到更好的状态;未来,她想回到印尼,继承父亲衣钵,用中医守护他人健康。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