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本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西医学习中医人员培训管理措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近年来,我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持续加强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改革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研究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重大专项,培养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完善落实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培育一批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实施西医学习中医人才专项,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中西医协同长效机制,健全中西医临床协同体系,提升中西医协同攻关水平,‘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开展西医学习中医高级人才培养工作”;《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实施西医学习中医专项”。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对加强西医学习中医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将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融入中医药教育各阶段
一是在院校教育阶段,会同教育部积极推进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开设中医药必修课程,增加课程学时,促进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了解中医药;支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允许在读研期间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医,成长为中医类别医师。二是在毕业后教育阶段,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进临床医学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逐步增加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内容;特别在全科医生培养中,要求西医类别全科医生熟悉中医全科医学概述、基础理论,加强临床实践转化运用,注重对中医诊断思维和治疗实践能力学习,掌握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饮食和养生常识等知识技能,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在继续教育阶段,在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均支持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参加相应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促进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四是在师承教育阶段,2023年4月,我局印发实施《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允许非中医类别医师开展跟师学习。
三、大力实施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项目
通过实施中医药人才岐黄工程,建设56个中西医结合类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组织开展了全国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研修、西医学习中医骨干人才培训等项目,培养了700余名高层次西医学习中医人才。2023年以来,我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先后启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和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在项目建设中均明确要求开展西医学习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旨在通过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建立稳定高效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团队,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中心,在区域乃至全国发挥“旗舰”引领作用。
四、支持推动各地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
支持鼓励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培训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21个地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培训人数约6万人。同时,我局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中医药培训工作的文件,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培训一批“能中会西”的基层医生。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不断加强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完善相关培训管理措施,培养更多中西医结合人才,为服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