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4327号(医疗体育类572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0-10-16 14:21:40
国中医药提字〔2020〕49号

吴焕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中医药列为疫情防控“常备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纳入相关法律条款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我局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重点在建立中西医协同协作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健全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的体制机制、中医药应急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应急科研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制度措施建议,充分体现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中。

  二、关于建立中医治疗传染病的“快速反应部队”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局立即选派专家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全中医药系统共派出近5000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组建院士领衔的中医药专家组,其中有8名中医专家参加国家医疗救治组。各地在省级联防联控机制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全国100所中医医院纳入定点医院,各省(区、市)及新疆建设生产兵团组建的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中均有中医专家,全国26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同时单独设置了省级中医药专家组,指导各地疫情中医药防控救治工作。为提升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我局编制了《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方案》,按照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总体要求,布局建设覆盖所有省(区、市)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构成以中医疫病、急诊、重症、呼吸、骨伤、外科等专业的医护人员为主,在国家和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统一领导和调度指挥下,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卫生应急响应,既可用于本省也可用于跨省域的疫病防治工作。同时,在2020年1月成立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专家组基础上,组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并要求各省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专家组的基础上,调整和补充完善形成省级中医应急医疗专家组,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对中医救治提供指导。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重要指示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特别是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建设。

  三、关于加强中药物资的国家应急储备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结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有关专家建议,依托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对100余种重点药品、中药饮片开展生产供应动态监测,推动中药企业及时复工达产,保障市场供应。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重要医疗物资保供工作方案,将15种中成药、73种中药饮片纳入保供范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疫情变化带来的风险,为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提供支撑。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医药储备管理,推动中药产业发展。一是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整合现行医药储备资源,科学调整包括各类中成药、中药饮片在内的储备品类、规模、结构,健全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储备专项。在现行实物储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储备品种,研究增加产能储备、技术储备等多种储备形式,提高医药储备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二是贯彻落实《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加强中药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推动相关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提升中医药在我国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动中药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已立项支持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公共服务、平台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优势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四、关于加强疫病学科建设建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积极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一是深化医教协同,不断完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加大呼吸、重症、传染病、急诊等紧缺中医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优化中医药研究生课程设置,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2020年拟编辑出版《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将伤寒论研究、温病学研究、黄帝内经研究、金匮要略研究等经典课程列为中医类研究生核心课程。三是加强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与理工农医、人文社科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学科的跨界融合,培养既掌握中医药理论技能又掌握现代医学技术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四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根据中医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特点,把师承培养方式融入中医药研究生培养,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中医硕士研究生每周跟随指导老师进行临诊学习不少于半天。五是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人员和师承教育继承人以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

  下一步,我局将配合教育部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中医学类专业温病学等经典理论课程比重,设置中医疫病相关课程,增加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教学内容,并支持建设一批中医疫病相关重点学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遴选涵盖中医疫病、急诊急救、中医骨伤、重症医学等学科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建立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加强中医疫病防治和应急人才储备。系统设计中医疫病防治培训课程,组织录制一批中医精品视频课件,面向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开展全员培训。灵活采取线下授课、现场培训或线上培训等方式,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相关科室的骨干人才开展分类培训。

  五、关于促进中医“治未病”理念教育推广建议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着力布局、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一是通过中医中药中国行等活动,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大众对中医健康养生和疫病防治的认知度。“十三五”期间,各地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广场宣传活动2.8万余场,发放资料2279万份,受益人数达1882万人次。悦读中医、中医药健康文化精品遴选、文创设计大赛等也吸引社会各界中医药爱好者参与。二是指导各地建设了81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收藏中医药文化相关展品8万余件,总展览面积近45万平方米,面向社会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年接待总量超千万人次。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促进青少年提升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三是加强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建设,引导中医医院逐步由“重治疗”向“防治并重”转变,依托中医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向社区居民推广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四时养生、按摩保健和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多样化自我保健方法。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大力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为抓手,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推广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等疾病的适宜技术和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10月14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