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第3985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0-10-14 09:13:22
国中医药建字〔2020〕67号

沈铁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组成,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指导推动中医药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文件中专项部署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和普及力度,各相关部委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

  (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有关规定,加强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组织开展了中医药学术传承相关配套文件制定和传承项目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或工作专项项目支持,组织名老中医、老药工经验整理与传承工作。

  (二)加强对中医典籍精华的筛选和挖掘,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整理出版了400余种重要古籍。组织实施《中华医藏》编纂出版工作。支持保护性修复、整理出版和专题挖掘中医药古籍,培养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人才,以及筛选规范评价一批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

  (三)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开展民间医药筛选评价和推广应用研究。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针对分布在基层、民间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抢救性调查、挖掘和整理,掌握中医药传统知识资源状况。协调科技部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立项支持了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筛选评价与推广应用机制研究。在2020年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工作中,积极做好民间献方献策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

  (四)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2115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摸清中药资源本底,并初步建成中药资源保存体系,在20个省(区)建设了28个繁育基地。

  (五)支持开展珍稀濒危和名贵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协调科技部,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立项支持了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的四种开发模式研究,促进珍稀濒危和名贵中药材的人工种(养)植(殖)和产业化应用。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相关部委,一是落实好关于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推动世界级非遗项目及国家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申报,加强对项目保护单位的工作指导,强化保护单位责任意识,推动代表性传承人培养申报工作;二是组织实施好《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和“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等重点传承项目,加强对中医典籍精华的筛选和挖掘,以及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筛选、规范和评价;三是继续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和民间医药筛选整理研究相关工作。

  二、关于推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以来,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实际,坚持“融入、整合、跨越”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和应用驱动,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为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全面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中医药项目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基本建成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信息平台,建立了国家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和31个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截至8月底,平台共接入中医馆1.4万余家,注册医生3.7万余人,接诊病人1320万余人次,填写中医电子病历97万余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中医院、掌上中医院、中医云诊间、互联网国医馆、智慧中医诊所、智慧中药房、共享中药房以及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等不断应用与推广。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进一步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工作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将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融合发展纳入“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十四五”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强化中医药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创新“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继续实施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实施中医药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工程,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撑和保障中医药发展能力。

  三、关于全面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我局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一是支持推出了《中医药与健康》《中医药文化》《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等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材读本;鼓励中医药高校、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小学联手推动,以联手共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文化共建园地”“志愿服务基地”等方式,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二是启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建有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81家,总展览面积近45万平方米,收藏中医药文化相关展品8万余件,年平均开放天数306天,年接待总量达到1400万人次,每年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3000余场次,在弘扬、宣传、保护中医药文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开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中国中医”和与中央媒体共建的“中医”频道,各地中医药机构也开设了一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账号,初步构建起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媒体矩阵。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增加中小学语文、历史、体育等课程教学大纲中的中医药内容;二是鼓励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出版单位编写中医药文化教材和读物,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中医药文化选修课;三是编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标准化活动模版,推动各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四是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是建设一批融健康知识普及、养生保健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六是开展制作推出一批中医药题材的纪录片、专题片、文化节目以及动漫、微视频等新媒体产品,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四、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合作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并采取措施推动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中医药行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民心相通,加强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明确要求以中医药为载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沿线国家的传播与推广;二是以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为抓手,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在沿线建设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在国内建设了一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促进了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12月,海外中心和国内基地累计建立跨国合作项目388项,接待中外重要来宾1090人次,主办、承办国际会议和相关活动795次,服务外宾约103.36万人次。培训外籍专业人员超过1.3万人次,科普外籍普通民众超过5.55万人次。服务华人华侨9.4万人次,为华人华侨提供了特色中医药服务保障。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推动中医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与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10月11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