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延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本次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医药深度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同时,我局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同时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一是分享中国经验。通过高水平论坛,宣介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向全球分享诊疗方案中的中医药方案中英文版本;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中医药疫情防控防治综合材料中英文版10篇;组织近40场视频交流和直播活动。二是提供医疗指导。向28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其中包括近50名中医人员;在线“云指导”提供远程协助。三是捐赠抗疫物资。根据国外需求,向意大利、法国、伊伊拉克、菲律宾、柬埔寨、马里、纳米比亚、喀麦隆、伊朗,以及港澳地区捐赠了15批中医药物资,包括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组建中医药抗疫专家组,建设中医药国际会诊平台。通过各方努力,抗疫中药产品凭借疗效在海外多个国家注册,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并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的服务范围。
我局高度重视并持续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有62个国家和地区的246个会员团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276个会员团体。我国政府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管部门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推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已发布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在中国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局大力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12月,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颁布《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医药行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民心相通,加强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和“贸易畅通,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为落实上述任务,一是我局以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为抓手,推动在沿线建设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在国内建设了一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促进了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12月,海外中心和国内基地累计建立跨国合作项目388项,接待中外重要来宾1090人次,主办、承办国际会议和相关活动795次,服务外宾约103.36万人次。培训外籍专业人员超过1.3万人次,科普外籍普通民众超过5.55万人次,服务华人华侨9.4万人次。二是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多双边机制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积极推动海外中药立法,与商务部共同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试点,并启动了“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在全国遴选了首批包括公立和民营机构在内的17家优秀机构,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培育中医药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和新业态、新模式,在推动国内中医药产业升级的同时,为打造“中国服务”品牌奠定基础。三是商务部还通过中国营养保健产品(瑞士)品牌展、中国医疗健康(印尼)品牌展、中国国际健康与营养保健品展HNC、广交会医保展等60多场海外医药展积极为中药企业搭建面向国际客户的展示展览平台。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为中医药参与全球抗疫提供支持,并借势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同时继续会同商务部等部门通过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工作,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促进中医药贸易,全方位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