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第2249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0-09-07 15:58:04
国中医药建字〔2020〕8号

姜建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与利用”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进将少数民族医药纳入相关规划

  2016年我局与国家民委联合印发《民族医药“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同年我局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我局与科技部联合印发《“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对做好少数民族医药科技发展工作,以及加强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促进民族医药发展作了明确规划和部署,从顶层设计层面积极推动加强少数民族医药工作。

  二、支持少数民族医药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和传承利用

  (一)加强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和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组织《中华本草》编纂工作,设立了藏、蒙、维、傣、苗等5种少数民族药卷,已刊印出版。在2018年启动实施的《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中,专门设立少数民族医药卷,组织对藏、蒙、维、傣、彝5个少数民族、共计224种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进行影印出版与提要撰写。

  (二)开展少数民族医药保护传承和技术筛选规范研究。“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公共卫生专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与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安排中央财政经费7480万元,覆盖11个省(区)、28个少数民族,支持整理出版150部少数民族医药文献。其中,首次系统抢救与整理了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阿昌、布朗、德昂、傈僳、怒族、鄂温克等9个少数民族医药口传与文献资料并形成专著,填补了相关空白;首次建立《全国民族医药古籍总目》,掌握相关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现状;首次对土家医、满医等一些以前尚未深入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文献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理论升华;首次校勘注释和整理出版了一批学术价值较高或濒临失传的民族医药文献,一些文献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书目、真善本或记忆工程目录。该项目还抢救、筛选、规范和推广了140项少数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其中包括苗医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技术,苗医正骨疗法治疗腰痛技术,苗医膝痛散外敷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和滑囊炎技术,以及苗医熏蒸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技术等;通过项目规范整理,7个省(区)共将89项适宜技术纳入本地医保目录,体现了民族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也提升了民族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技术水平与基层服务能力,推动了适宜技术在基层应用发展和有关专科建设。

  (三)争取国家主体科技计划支持少数民族医药科学研究。协调科技部,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按照《“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部署,专门设立了民族医药发掘整理与学术传承研究,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诊疗方案及经典方剂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研究,藏医、蒙医、维医等少数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或优势病种研究,藏、蒙、维等民族药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构建、品种整理及繁育保护技术研究,以及15个少数民族医防治常见病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方药整理与示范研究等一批少数民族医药研究项目。

  (四)组织少数民族药资源普查工作。将少数民族药纳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范畴,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药资源普查工作,在药用资源调查、资源动态监测系统、种质资源库建设等工作内容中予以统筹安排,为少数民族药材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并在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关工作中,将少数民族药纳入统筹考虑。

  经我局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基本思路》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目前正在研究编制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下一步,我局将一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部门意见过程中,积极推进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与利用”相关工作纳入;二是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医药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与利用”相关工作纳入《“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三是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医药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9月4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