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机关党委 > 工作动态
人民在心,生死不离,临危不惧,勇于担当—记“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朱立国
时间:2013-08-28 00:00:0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践行党的
群众路线典型事迹材料之二

人民在心,生死不离,临危不惧,勇于担当
——记“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中国
    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朱立国
 
    朱立国从医30年,人至中年,事业有成。如今,他有着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首席研究员等诸多头衔,也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从学医那天起,朱立国的人生便深深镌刻上“救死扶伤”的标记。一路走来,他以仁爱情、岐黄志、赤子心,悉心关爱患者,守护生命健康;执著临床科研,引领中医骨伤;抢抓医改机遇,促进医院发展;30年,他以坚实的足迹,诠释了“仁爱、执著、责任”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责任感、使命感由衷于心,让他勇往直前。他数次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临危不惧、迎险而上,奔赴在人民最需要的抗震救灾第一线。
两赴汶川地震灾区
    2008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时任医疗副院长的朱立国第一时间提出上一线申请。之后他服从组织安排,在后方组织物资保障,但每天都通过电话询问医疗队情况、指导救援。5月25日,应灾区救援需要,他携带急需的外固定器飞赴灾区,下飞机直奔手术室。16:25,在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危楼的6层手术室中,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左尺桡骨双骨折的多发骨折的81岁高龄的老人手术正在紧张的进行中,突然遭遇了5.12地震以来最强烈的一次余震,震级6.4级,时间长达约2分钟,手术室里的无影灯、药瓶、托盘等都在摇晃。大家都意识到是余震发生了,急忙用纱布盖住伤口,原地不动等待它会像之前的余震一样晃几下就停止。可这一次晃动并没有停止,反而愈发强烈,抖动得让人难以站稳。在朱立国的指挥和鼓励下,参加手术的全体医护人员无一人离开手术室避震。医护人员的优秀职业素质战胜了地震所带来的巨大恐惧,完美地完成了手术。来不及休息,朱立国紧接着进行困难的下肢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在非常时期创造了正常时期的记录: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手术出血量约60毫升,病人得救了。朱立国这时才想起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吃饭喝水了。
    63日,朱立国再次接到紧急通知赶赴灾区,参加由卫生部组织的灾后伤残人员康复方案专家会议。他作为牵头人与其他专家用了4天时间,制订了有关骨折康复、截肢术后治疗以及截瘫患者康复等地震常见骨伤科疾患的中医康复方案,对灾后伤员的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赴玉树地震灾区
    2010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刚发现心肌缺血、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诊的朱立国,不顾心血管专家的劝阻,不畏高原反应将带来危及生命的后果,多次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请缨,要求三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他一再陈述自己有两赴汶川抗震救灾的经验,派他去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4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玉树抗震救灾医疗专家组于14:30抵达西宁。刚下飞机,行装未卸,朱立国即带领专家组成员赶赴青海省藏医院和青海省中医医院进行指导,开展救治工作,一直忙碌到深夜。
    第二天一大早,朱立国即带领全体专家组成员,全力以赴投入救治伤员的工作中。在认真听取当地专家和医务人员的汇报后,他发挥多年医疗管理经验,对专家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形成科学的诊疗救治梯队。朱立国带领专家组成员每天坚持查房,主持骨伤科会诊讨论,充分调动专家积极性,发挥各人专长,同时主动与当地专家和医务人员积极配合,认真讨论病例,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制定详尽的诊疗方案。在朱立国的指导下,专家组注重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特色和优势,对大部分伤员采用了小夹板、手法复位、中药以及当地中医和藏医药特色疗法,减少了伤员的有创治疗痛苦,提高了救治效率。4月17日至26日,医疗专家组共会诊及救治伤员100余名,其中对20余例疑难重症患者制订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对部分较为稳定的四肢闭合性骨折,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在短时间内使大量四肢骨折的伤员得到有效治疗。紧张而繁重的救治和组织协调工作使高原反应在本已经有心肌缺血的朱立国身上越来越明显,可他从不提及,一直坚持在医疗救治工作的第一线。
    为降低灾后伤员的致残率、提高康复率,朱立国结合汶川抗震救灾康复诊治经验,主动提出制订玉树地震灾后伤员中医康复计划,组织医疗专家组成员和当地专家一起,根据玉树地震伤员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医疗实际和藏医药特色,讨论制订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灾后伤员康复计划。由于朱立国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四赴雅安地震灾区
    今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突发7.0级地震。此时朱立国的妻子刚做完手术才2天。正在照顾妻子的他看到新闻后,马上打电话与其他院领导沟通,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专家组及2支医疗队,随时待命。20日中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通知望京医院,组建专家组,随时做好出发准备。下午两点,朱立国及时组织召开院领导及相关部门会议,部署组建专家组、准备物资、器械、药品等工作。朱立国第一个报名到灾区去。虽然妻子术后还有不良反应,身边离不开人,孩子也不在身边,但朱立国还是坚决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列入了专家组。临行前夜,朱立国亲自给妻子伤口换了药,嘱咐了再嘱咐。“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巧,每次出来抗震救灾,家里总是有事。”汶川地震发生那时,孩子刚好高考前冲刺,还要填报志愿,作为父亲,朱立国在灾区呆了半个多月,顾不上给孩子一些建议,更谈不上照顾。而赴玉树抗震救灾时,朱立国的父亲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做儿子的不能在病榻前照料守护,却奔赴抗震前线。
    朱立国刚到雅安,就投入到了为伤员诊治的工作中,这里绝大部分是创伤骨折病人。他们为轻伤的开出了活血化淤的中药,对骨折的部位进行了小夹板固定。做完简单处理的伤员就可以回家观察,无需住院治疗,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治能力。伤势较重的,及时做了手术,有的用上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外固定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往雅安的医疗专家组组长,参加过汶川、玉树地震医疗救援的朱立国表示,中医药在应对突发灾难的应急救治机制越来越健全,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他说,“面对灾害,我们不会手忙脚乱。”
    朱立国带领医疗队在手术设备、手术器材严重不足、余震不断等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迅速开展救治工作,对大量骨折伤员使用了外敷及内服的活血化淤、强筋壮骨的中药,配合中医四肢骨折练功方法,进一步促进了骨折患者功能康复,为地震伤员提供了精心、快速、有效的治疗。帮助并指导雅安市中医医院完成了诊治地震伤员555人次、住院地震伤员109人的救治工作,雅安市中医医院的领导非常钦佩他们的精湛技艺,提出与望京医院签订对口支援的要求,希望能够长期得到望京医院专家的指导,朱立国院长欣然接受。
    朱立国在掌握雅安市中医医院伤员的情况后,主动提出去受灾最重的地区——宝兴县。去宝兴县的山路十分崎岖,到处是塌方的碎石,时有车毁人亡的事情发生。他走后专家组十分忐忑,非常担心他的安全,大家向望京医院党委做了汇报。党委书记程爱华在深夜时分终于拨通过了朱立国的电话。电话中,朱立国向程书记说明了宝兴县的情况,根据当地伤员情况,专家组决定暂时留在雅安。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作为一名中医人,“大医精诚”是朱立国从医以来始终的宗旨。他深知自己既是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身为医生就要博施济众、以天地之心为心;身为共产党员就要无私奉献、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把对家人的歉疚深埋心底,把更多人的病痛和需要装在心间,毅然选择了上一线。正因为他把人民群众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时刻牢记在心,才能潜心钻研医术,发挥中医药特色,成为一名患者满意的好医生;才能舍小家顾大家,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冲得出去;才能践行一名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始终站在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