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湖北省政协“聚焦深度贫困,保证脱贫质量”月度专题协商会宜昌分会场上,向宇飞、陈宏平、何克春等4名政协委员就“健康扶贫”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10月以来,70多名住宜省政协委员、部分市政协委员组成四个“不让一个老乡掉队”专题调研组,深入十三个县市区,就统筹推进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脱贫攻坚进村入户,听心声,谋良策。
宜昌市政协始终把履职着力点放在聚力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调研、协商、监督并举,聚识、聚智、聚力并重,在精准脱贫攻坚战场上展现了政协担当。
把问题摸清找准
“精准扶贫群众满意度不高,要多到群众中找根源,把问题摸清找准!”市政协主席宋文豹说。
市政协持续聚焦精准脱贫问题,先后围绕“把产业培植作为精准脱贫重中之重”“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等议题协商议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产业发展等问题开展座谈调研,围绕精准扶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组织开展专项监督。
“把问题摸清找准,建议才能提得精准。”市政协经济委主任彭作佩感受深刻。
长阳鸭子口村贫困户刘绪刚说,看到政协委员上门走访时,既看厨房厕所又看圈栏园田,既问收入学业又问医疗养老,“感觉是真调查,不是搞过场,我们愿意讲问题说实话”。
把建议提细提实
“发言不说套话、建议不提虚话、报告不写废话。”市政协主席宋文豹强调,要把有限的会议时间、有限的报告篇幅用来多反映真实情况、多提针对性对策建议。
聚焦扶贫产业怎么发展,鲍传桐委员建议打造一村一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发展农村电商、民俗旅游,实现稳定脱贫;针对如何保障饮水工程长久运行,王中友委员建议一体规划、建设、管理,兼顾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饮水安全,建立价格调节管理机制,保障工程长效运行;彭定新委员建议,依托村委会组建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山林土地入股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帮扶股份让低收入农户直接享受股份红利。
一条条具体建议,反映出基层一线的呼声和期盼,折射出广大委员的关注和思考,丰富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案。
只要建议好,党委政府重视也就自然而然。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对市政协党组《关于深度贫困村扶贫政策精准到户民主监督情况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不久,一份《市政协民主监督发现问题跟踪督办整改工作方案》由宜昌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这是市政府首次以文件形式对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实行清单式、项目制分办。
把力量聚拢聚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宜昌市县两级委员支持物资折价2000余万元,技术培训2万多人次,送医6000多人次,助学120多人次,解决就业300多人,发展产业项目40多个。何建刚委员运用“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茶农”运行模式,在五峰业产坪村建立专业合作社,让几十个贫困户茶农一亩茶园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
李能虎委员创办农民田间学校,建车溪人家农民之家创业孵化平台,组织免费培训3800多人次,孵化指导农民创业项目12户,培育创业合伙人100余人。
在宜都,以助推边远山区同步小康为题,开展了“暖春行动”“碧水行”“走乡村”“政协委员边界行”等主题活动。
在五峰,政协积极助推中峰、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动实施1211中蜂产业扶贫工程,成立“五峰中蜂产业协会”,与北京中蜜集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目前全县人均中蜂产业综合产值近4000元。
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政协要善于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团结起来,善于把贫困群众的思想动员起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好政协团结统战功能。”宋文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