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扶贫  
邮箱 微信
 
 
  (健康扶贫)  
首页   中央要闻工作动态 国家政策
 
 
健康扶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规划财务司 > 中医药扶贫 > 健康扶贫
海阔潮涌千帆竞
时间:2019-09-22 14:10:54

  “经济翻两番,收入六七千;村庄连成片,楼房随处见;室内通水电,房外有花园;家家有彩电,户户电话连;就医不走远,百姓笑开颜”,说起现在的生活,69岁的方山县吕宝元老人十分高兴。虽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开怀的笑声里充满着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赤子之情。

  时间是最客观的记录者。在70年的时光长河中,方山县于艰难中破茧成蝶,从经济底子薄、产业基础差、人民生活水平低的艰苦岁月,大踏步走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后劲足、旅游业发展兴旺、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时代春天。

  脱贫战场打赢攻坚战

  “脱贫路上,决不落下一户一人!”这是方山县委、县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神圣使命。

  在巨大的贫困面前,方山人民开始了一场脱贫攻坚战:发展惠农特色产业,推进重点扶贫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近年来,方山县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力抓在手上,2014年以来累计退出贫困村111个,减贫19732户50816人,剩余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283户67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9%,退出指标和程序按规定要求全部完成。

  “圪洞的生意、峪口的牛,马坊的麻油满街流”流传坊间的俗语说的便是方山人善经商、爱养殖。方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地域优势,采取“3X+522”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光伏、肉牛、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各乡镇根据地域、气候条件,重点发展酿酒高粱、饲草种植、小杂粮、食用菌等特色农林牧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两项特色产业覆盖,实现全县贫困人口人均1千瓦光伏、1亩中药材,户均1头牛。目前,该县与国新晋药、振东药业等企业合作,建成千亩中药材示范园区3个、百亩药植园1个,新发展道地中药材6500亩,辐射带动全县贫困农户年内种植中药材1.5万亩以上;新建的积翠赤红一期6000头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圈舍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入圈肉牛已达2000余头,年内可实现入圈肉牛6000头,带动全县牛存栏达到3万头;分布在全县装机容量合计达75.74兆瓦的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税后纯收益3761万元已分配至全县169个行政村,重点用于开展小型公益事业、公益性岗位和奖励性补助扶贫。后则沟村党支部书记冯海虎说:“县里给村里发放的光伏收益不仅解决了村里工作人员的工资,就连村里道路整治、自来水设施维护和村道绿化等开支,我们也不发愁了。”

  在居住方面,许多老百姓早已告别了棚户区、土窑洞,随着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如今的很多农民进城买楼房,很多贫困户也通过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移民房,这样的巨变好像在梦里。严明喜一家是圪洞镇袁家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他们住在大山深处的土砖房里,一家3口人挤在一间砖墙和泥墙“混搭”的房子里,严明喜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成为“城里人”。去年底,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严明喜和家人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县城盛祥安居小区。“新房两室一厅,房子宽敞亮堂。”说起现在的新房子,严明喜嘴里不停地说着“党的政策真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目前,方山县有5128名安置人口全部完成入住移民安置房。

  “两山”路上染绿幸福梦

  方山县国土总面积215.1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61.6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5.2%,全县有四个国有林场、一个县营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41%,是全市的林业大县。但作为林业大县的方山县,多年来东西两山一直少树缺绿。针对这一情况,方山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绿化同行、经济与生态齐进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近年来,方山县按照“先易后难、近人近城、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科学规划、集中布局”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工程化管理、专业队营造、标准化验收的运行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全力以赴打造大美方山,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各项林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造林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2010年4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模范单位”;2010年12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原山西省林业厅评为“2007—2009年度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9月被山西省绿化委员会、原山西省林业厅授予“山西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项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在国家重点工程和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造林绿化中,方山县采取分类实施的办法,对北武当山旅游路沿线、太佳高速沿线荒山等重要绿化地段,通过整合资金增加投资来提高造林标准质量,达到“一次绿化、一次成林、一次成景”的目标;对北川河沿线重点区域,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三个突出”,即:突出栽大苗、突出挖大坑、突出浇大水,充分考虑景观效应,使绿化效果立竿见影;对非重点区域按照规划设计树种,高标准进行工程建设,为北川两山披上了绿装,有效地保持了水土,净化了北川河水源。2010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7.44万亩(人工造林11.88万亩、封山育林5.56万亩),其中造林补贴项目1.2万亩,栽植油松、山杏、刺槐、落叶松、柠条等各类苗木1584.8万株,完成投资8700余万元。2011—2014年累计完成造林任务8.3796万亩,栽植杨柳树、油松、侧柏、山杏、刺槐等各类苗木923.736万株,完成投资7200余万元。

  “我在我们村的造林专业合作社带领下栽树,一个月挣得3000多元钱。”在圪洞镇庄上村,61岁的李谈谈笑呵呵地说。在他喜悦的笑容背后,是方山县积极借助省、市强力推进生态建设东风带来的成果。“十三五”以来,方山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生态脱贫战略,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不断创新机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累计运用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327支次,吸纳贫困劳力6306人,支付贫困劳力劳务费用5223.6867万元,人均劳务收入达8280元;除退耕还林工程外,共占用耕地2.37万亩,涉及5380户,其中贫困户3127户,县财政连续八年支付占地补偿费用1453.92万元,户均连续八年资产性收益达到2702.4元,实现了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双赢。

  全域旅游带来新希望

  有风光秀丽的自然山水、有沧桑古朴的民居建筑、有激荡清风的廉政文化、有镌刻历史的红色之本,这就是方山县,一个宜居、宜游、宜养生态优良营地。

  方山县文化资源丰富厚重,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地理条件优越,“一条大河纵贯南北,七条大沟横卧东西”,北川河两岸土地肥沃,东部山区林草丰盛。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林丰草茂,是黄河板块的关联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1%,在2019中国优秀旅游品牌推广峰会上,授予方山县“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名县”称号。方山县区位优势凸显,209国道纵贯南北、太佳高速横贯东西,位于方山县大武镇的吕梁机场目前开通了13条航线,方山县跻身于进京赴省“1小时经济圈”,形成了“铁路、公路、飞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

  近年来,在全省旅游业大发展的带动下,作为旅游资源大县,方山县按照建设“宜居、宜游、宜养生态优良营地”目标,突出“文化、民俗”特色,确立全域旅游理念,打响山水品牌,做活文化文章,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该县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摆到战略高度谋划布局,划定占国土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区域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汇集北武当山道教文化、于成龙廉吏文化、梅洞沟自然风景等24处优质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打造。加强与省文旅集团等旅游战略投资商对接,通过重点实施北武当山景区改造提升来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壮大。

  方山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开发旅游产业,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壮大旅游经济,把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放在促进经济整体转型的战略地位来抓,在省市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开发和探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228.26万人次,同比增长28.54%。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8.03亿元,同比增长28.05%。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05.98万人次,同比增长25.32%。2019年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7.79亿元,同比增长24.15%。

  方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赵晓东说:“推动文旅相互融合、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将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把提升北武当山景区、于成龙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影响力放在打造旅游龙头,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来抓,坚持‘文旅融合、以文彰旅、以旅促文’,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方山县已经明确新时代的发展蓝图和目标,即高质量建成美丽幸福方山!方山,正昂首阔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