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4亿元医疗基金,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两项便民服务,大病专项救治扩大到26种,因病致贫户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17.4万户减少到2018年底的4.2万户,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为8.85%,门诊费用自付比例为9.74%……近年来,重庆市创新思路,蹚出一条实干苦干、韧性奋斗的健康扶贫路子,取得良好成效。
“三看”识别“帮扶谁”
如何让健康扶贫政策的阳光雨露洒在“关键少数”,需要找准穷根。对识别“贫困”,重庆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无药罐郎。看房、看粮,是指要了解农户收入情况,从经济方面判断其贫困程度;看药罐郎,主要了解农户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走访贫困户是否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重庆“三看识真贫”,从收入、健康两方面,从经济、精神两层面,识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随后又多次进行大走访,对贫困家庭致贫原因、健康状况、相关疾病进行核实调查,并及时录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核准率达99.95%。
“健康扶贫,来不得半点水分,我们就是要从一个个具体细节开始抓落实,否则有的地方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导致真正的因病致贫户得不到救助和帮扶。”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四策”指引“怎么扶”
重庆给出健康扶贫总目标——到2020年,实现基本医保、托底保障、大病专项救治、签约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部农村贫困人口。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重庆为因病致贫户分类制定四条脱贫路径。
打好“7+3+2”政策组合拳,让贫困群众有钱看病。建立健全“三保险”“两救助”“两基金”七大保障线,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对贫困群众开展分类救治。实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结算”两项便民服务,贫困患者只支付个人自付部分费用,各类报销由平台自动核算。
提升基层能力,确保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加强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每个贫困区县建好1~2所区县级公立医院,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条件。推进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方便开展群众远程就医和保健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贫困群众有人看病。推进全市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实施基层“守门人才”培养工程,启动基层优秀卫生人才选拔培养项目,每年选拔100名重点培养。“一乡一策”抓深度贫困乡镇帮扶,为18个乡镇量身定制健康扶贫方案,帮助基层配齐设施设备,改善基本医疗、公卫服务和人居环境。实施鲁渝卫生与健康扶贫协作3年行动,构建山东省19所省市级医院与重庆14个贫困区县医院结对帮扶长效机制。
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让贫困群众少得病。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行动、爱国卫生运动等,提高贫困人口“防大于治”的健康意识。
从政策兜底、基层能力提升、队伍建设到公卫防治,重庆“对症下药”,实现精准健康扶贫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创新彰显“真扶贫”
60多岁的吴家贵想不到,云阳县实行的健康扶贫政策让自己每年能报销医疗费用12万余元。回想以前,一家4口,3人受病痛折磨:自己患胃溃疡多年,出现双下肢水肿,妻子因一场事故致高位截瘫,大儿子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晚期。“病来如山倒”,贫困的吴家贵一家感受尤其深切。
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吴家贵一家成为受益者。云阳县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为基础,医疗救助、扶贫基金为补充的健康扶贫保障体系,让吴家贵大儿子每两天一次透析的医药费可以报销了,妻子也有人送医、送药了。同时,云阳县还创新实施贫困患者居家康复治疗健康扶贫举措,针对贫困人口中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病情严重或病情特殊、常年需门诊服药且不宜或不便长期住院,不能享受住院医保报销的17种重大疾病或严重慢性病患者,每月按100元到500元的标准给予药费补助,使贫困患者居家吃药得到治疗。
“党的扶贫政策救了我一家的命!”说起云阳县健康扶贫的好,吴家贵的眼泪夺眶而出。
位于渝东北的奉节县,也走出一条自己的健康扶贫之路——创新实施“互联网+医疗”,通过阿里健康网络医院,让医疗专家摆脱地域限制,实现市、县、乡、村医生“零距离”沟通,提升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
在这方面,草堂镇竹坪村贫困户蒋长安最有发言权。“去年11月,我因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到村卫生室就诊。卫生室负责人通过阿里健康网络医院,与县人民医院医生连线,共同检查。经过讨论,为我制定出抗凝、活血化瘀等个性化诊疗方案,疗效显著。”
奉节县还开展了“三级家庭医生”巡访,加强基层设施设备配置,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健康扶贫有序开展。
谈起奉节县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政策,五马镇大竹村贫困户冉顶兵详细算了一笔账。他2018年因意外两次在县人民医院住院,住院总费用7万余元,经过重庆健康扶贫“五张网”救助、奉节县专项资金“第六张网”兜底,他最后仅自付4000余元,自付比例仅为5%。
据了解,奉节县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家庭看病就医实行医疗保障“两兜底”的同时,建立医院出入院、社保大数据、乡镇网格化三项长效预警机制;对经各类报销救助后仍无力承担家庭,再次实施专项医疗保障“一救助”。
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重庆始终在加速。(来源:人口报,2019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