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中华中医药学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相关要求,紧紧围绕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要求,开展中医药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学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学会发动各部室和风湿病分会、眼科分会、肝胆病分会、整脊分会等45个学会分支机构,借助学会和专科分会专家资源和平台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精准扶贫工作。
截至目前,学会及所属分支机构共组织专家义诊400余场,义诊总人数达8.3万人次;组织开展基层医师培训350余次,培训医师5.4万余人;捐赠医疗物资815余万元,发放科普资料近3000册,开展科普活动250余场次,科普人数达到6.2万人;提供专家咨询服务700余次,服务6000余人。
精准扶贫扶在百姓“心坎上”
2018年8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扶贫县山西省五寨县开展扶贫调研,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医疗卫生现状及存在的困难,结合学会自身特点与优势,帮助五寨县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医疗卫生问题。
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还组织广西天天乐药业有限公司和安徽济仁药业有限公司为当地村卫生室捐赠价值28万余元的药品,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联合组成帮扶小组,开展党建扶贫,初步确定了2~3年内为当地培养实用中医技术人才的合作意向。
学会还组织医疗卫生专家组到五寨县薛家村村卫生室开展以“健康扶贫”为主题的医疗卫生进村活动,诊疗患者70余人次,发放养生科普书籍400多册,捐赠党建扶贫专款3万元。
健康扶贫活动的开展,向群众普及了健康知识,增强了他们的保健意识,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充分发挥各专科分会资源优势
2018年以来,学会40多个分会立足自身优势,在全国尤其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开展医疗精准扶贫活动。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在做好自身扶贫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协调各省(区、市)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开展中医药精准扶贫活动,得到了北京、新疆、吉林、四川、宁夏、广东、湖北、云南等11个省(区、市)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的积极响应。
风湿病分会组织义诊及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百余次,受益民众5万余人,免费发放药品77万余元,免除医药费650余万元,救助贫困患者近4000人次。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团队成员赴福建省连城县及汀州地区开展福建闽西革命老区复明工程“百人计划”,为连城县及长汀县28人进行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
眼科分会2018年在各地义诊的人次达到2800人,完成各类手术1088例。该分会还与河北省新河县人民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对子,帮助解决新河县150户群众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挥中医适宜技术优势,2018年组织以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韦以宗教授为核心的整脊专家团队赴新疆轮台县人民医院、玛纳斯县中医医院、阜康市中医医院、呼图壁县中医医院和宁夏固原市中医医院,开展扶贫义诊活动,义诊6000余人次。该分会还指导上述5家医院建立了中医整脊科,共计210张病床。韦以宗在固原市中医医院义诊时,运用中医整脊技术治疗5例腰椎滑脱病人,为这5例患者节省医疗费用30万元。
整脊分会专家团队在新疆带教义诊4000多人次,还在贵州、河南、甘肃等省(区、市)的贫困地区培训基层中医整脊专业医师千余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组织开展“中医肝胆健康宣教”系列活动,赴福建宁德、湖北恩施、贵州威宁等地开展义诊扶贫和基层医生培训活动,共为700余人次群众义诊,培训基层医生200人。
搭建基层医疗帮扶平台
为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搭建基层医疗精准帮扶平台,整合中医专家资源,扩大中医药精准扶贫专家队伍,让更多致力于中医药精准扶贫工作的专家加入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中来,学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实施中医药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扶贫志愿者专家组”的通知》,得到了各地方学会、专科分会、会员团体单位的响应。
2018年3月,学会在北京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眼科协同创新共同体,吸引了全国43家国家重点专科单位、医疗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百余家单位加入。6月,该共同体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在山东省莒县中医医院组织“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移,扶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活动,依托基层医疗精准帮扶平台,将眼科医院顶尖的医疗技术下沉,强化基层人才培养,提升基层诊疗技术,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与顶尖眼科技术平台间的交流合作,解决了基层群众的眼科疾病问题。学会还开展了“扶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基层中医公益培训工程”,在山西太原、临汾等地举办17场基层培训班,培养中医人才3000余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组织专家在29个省(区、市)的基层中医院开展《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巡讲60余次,培训医护人员万余人次。同时,风湿病分会利用巡讲的休息时间录制视频,免费在“问问风湿”APP上发布,通过规范风湿病诊疗流程,提高基层医生的风湿病诊疗技术,促进了基层风湿病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
为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华中医药学会师承继教部在基层中医院开展继教帮扶行动,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的服务能力,优化了中医药技术智力帮扶模式,解决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技术刚需。
中药材带动贫困地区致富
学会充分利用平台和资源优势开展产业扶贫。今年,在韦以宗教授团队的积极推动下,广西平山镇引进具有“开胃益中、健脾明目”药用价值的陕西洋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黑米。目前黑米种植已在平山镇的13个行政村中展开。
学会组织专家赴贫困地区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切实解决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问题。
截至目前,学会共组织发动贫困户665户,总计2864人,种植969余亩的中药材,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谷种和技术指导,组织企业高价回收,帮助贫困户脱贫。
2018年10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暨中药材产业扶贫论坛”在甘肃定西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组织中药材产业等相关人士与当地中医药道地药材种植人员对接,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在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陈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