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第6939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5-01-15 16:04:17
国中医药建字〔2024〕118号

单晓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县域中医药智能医共体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县域健康信息管理平台、中医智能开方系统、县级中药共享调剂配送中心建设等建议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推进人口信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到2025年统筹建成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乡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广远程会诊、预约转诊、互联网复诊、远程检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配置应用。一是联合印发卫生健康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开展行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提升就医体验;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持续推动包含中医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开展“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坚持线上线下一体融合,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更好的便民惠民。二是实施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研发了平台软件,包含辨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等功能模块,为基层中医馆医务人员提供辅助诊断、知识查询等服务,目前已接入1.78万家中医馆。三是委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组织开展新兴信息技术与中医药融合应用研究,启动智慧中医医院试点建设研究、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鼓励各地研发应用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中医药特色系统,推广智慧中药房等服务模式。四是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资源服务共享,畅通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用药衔接,实现目录统一、处方自由流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中药制剂中心和共享中药房。

  二、关于加力支持新型师承模式建设的建议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独具特色,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局始终高度重视师承教育,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师承教育政策和制度。2023年4月,我局印发《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教育管理办法》,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同时,我局持续深入实施各级各类中医药师承教育专项,探索不同的师承教育模式:如,从1990年开始,我局连续实施了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该项目采用1名师承指导老师带教2名继承人的培养模式,累计遴选5000余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培养9000余名继承人;此外,我局自2010年开始实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该项目采取为老中医药专家建设传承团队的培养方式,并在团队中纳入信息技术人员,通过建设传承网站、加强影像化数字化记录等形式,促进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技术的信息化传承,截至目前已累计建设3900多个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继承人4万余人。

  三、关于加力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我局逐步形成了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我局与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从推进改革、提升质量和加强保障等3方面提出了14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2022年,我局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完善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同时,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并纳入国家“十四五”人才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分级分类开展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基层人才培养和人才平台建设。在基层人才培养方面,“十四五”以来,下达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7226人,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000人,培训中医馆骨干人才3.6万人。

  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协调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1043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培训4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中,始终将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同部署、同推进。在培养实施中,注意加强中西医结合,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持续提升临床医学人才质量。在卫生健康人才培养项目布局实施中,尊重中医人才培养需求,将其作为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局考虑,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建议,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研究论证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医药“三中心”即县域中医诊疗指导中心、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服务中心、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有效助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8月27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