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第3453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5-01-15 14:53:25
国中医药建字〔2024〕108号

曹清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弘扬民间传统医疗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在中医院校和有资质的民营机构开设独立的传统医学专业及设置一级学科的建议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院校教育和学科建设,构建了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学科专业设置,累计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一方面,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职设置有中医、中医护理、中药、中药制药、中医康复保健、藏医医疗与藏药、维医医疗与维药、蒙医医疗与蒙药等专业,高职专科设置有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药学、蒙医学、藏医学、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等专业,职业本科设置有中药制药等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傣医学、回医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蒙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专业。我国中医药院校教育体系实现了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的教育全覆盖,开设专业覆盖了中医药发展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一级学科的设置应坚持宜宽不宜窄的总要求,突出宽口径,以利于增强学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后劲。根据《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医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已纳入一级学科,能够满足中医药学科发展需求。下一步,将研究探索中医药院校与有资质民营机构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更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

  二、关于设置国家和省级中华传统医学研究中心,收集、整理、研发优秀方法,编辑中华优秀传统医疗经典的建议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经典的传承和教育教学工作。一是鼓励开展基础研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经典等中医药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推动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十四五”以来,支持建设101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以及54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39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推动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授业,传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三是推动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融合,加快建立以中医药经典课程为根基、中医药课程为主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基础与临床课程。四是持续开展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五是组织编写《中华医藏》,对中医药古籍进行保存、传承、整理、开发,推动中医药经典传承发展。

  三、关于每个村(社区)医疗所、站设传统医疗医生岗位,允许传统医疗执业的建议

  2023年12月,我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医馆建设,加强中医医师配备,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打造区域相对独立、中医服务更加丰富的中医药服务场所,进一步丰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服务内涵,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四、关于鼓励群众接受传统医疗、康养,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建议

  我局会同国家医保局积极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传统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对于医疗服务项目,国家层面目前采取排除法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和支付部分费用的项目范围。在此基础上,各省份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金承受能力、临床需求等因素,确定本地区医疗服务项目的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目前,大部分省份已将符合条件的包括针灸、治疗性推拿等具有传统医疗特色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国家层面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印发文件,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康复综合评定等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各地医保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29项医疗康复项目的落地工作,进一步提升参保群众的医疗康复保障水平。

  五、关于实施家庭健康官计划,大力推广24节气养生等传统医疗文化,把老祖宗的传统医疗方法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不断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一方面,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结合实际提供上门治疗、随访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及家庭病床等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面向家庭和个人推广四季养生、节气养生、食疗药膳等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广艾灸等一批简单易行、适宜家庭保健的中医适宜技术,进一步提升全社会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健康养生的文化需求。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持续扩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优势,为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服务群众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8月25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