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产业既是民族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医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制药装备工业为支撑,中药商业为枢纽的新型产业体系,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一、关于“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产业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组织领导”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到2017年中医药法实施,从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到“十四五”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国家各部委、各省市也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发布了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各地中医药产业发展。比如,国家药监局印发了《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四川省相继印发了《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等9项政策文件,逐步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关于“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建议
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单位,制定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各地围绕重点品种、关键环节,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各地在规划引导下,加强道地药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以关药为代表的东北道地药材产区,以北药为代表的华北道地药材产区,以浙药、江南药、淮药为代表的华东道地药材产区,以怀药、蕲药为代表的华中道地药材产区,以南药为代表的华南道地药材产区,以川药、贵药、云药为代表的西南道地药材产区,以秦药、藏药、维药为代表的西北道地药材产区,初步形成特色鲜明、道地性强的七大优势产区。支持山西、安徽、甘肃等14个省份建设15个中药材产业集群,共覆盖119个县(区),在广东、广西等 20余省(区)建设一批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强镇。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基地水平、发展加工流通、培育经营主体、创建产业品牌等举措,充分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对中医药产业的税收优惠力度也逐步加大。一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加力,精准支持企业研发创新。自2023年起,国家将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有利于激发中医药大健康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二是普惠性优惠政策共同发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符合条件的,可适用一系列普惠性税收政策。例如,企业新购进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等,有利于减轻中医药大健康企业设备投资成本。三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八大领域中,“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已将“中药、天然药物”纳入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低税率优惠,助力中医药大健康企业创新发展和规模扩张。
2021年以来,我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部署了“十四五”各项建设任务,共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270多亿元支持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投入和扶持力度逐年增大。
三、关于“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融合发展模式”的建议
中药产业融合发展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中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大势所趋。我局已牵头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本摸清我国中药资源家底,为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及科学决策奠定基础。东北道地药材产区作为全国道地药材基地7大区域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5%,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人参、鹿茸、北五味、关黄柏、辽细辛、关龙胆、辽藁本、赤芍、关防风等,主攻方向为优质林下参种植。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将致力于提升道地药材生产科技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产业化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基础研究,深入开展道地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等基础研究,保障野生资源永续利用和药材的优质生产。
四、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活跃市场认知度”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我局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创新表达方式和表现载体,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播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会同国家博物馆举办“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览”,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掀起“中医热”,中医药文化更加“触手可及”。2022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2.56%,比上一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为中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联动,系统开展中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研究,进一步完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监管体系、创新体系。加强优质中药材源头保障,促进规范种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中药材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贯彻落实好税收等相关支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相关经营主体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