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中医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中医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通过相关规划落实一系列创新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牵头编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明确推动中药创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医复方制剂、中成药二次开发等重点任务研发及产业化,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形成促进中药行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合力。教育部布局建设中医药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4所高校建设,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有效整合政府、高校和企业优质资源,聚焦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等医药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我局认真落实《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推进卫生健康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关任务,积极主动融入“1+2”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正在牵头起草提升中药质量,推进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相关文件,密切与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委对接,顺利承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主责单位的工作任务。
二、关于加大中药创新药物研发力度
教育部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中医药研究高水平创新平台,依托综合性院校建设了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医药生物技术、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面向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布局建设了1个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3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中医药、特色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工信部为提升中医药产业技术公共服务能力,重点支持中药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等联合共建中医药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中医药产业链创新提供标准检测、质量认证、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服务,持续提升第三方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我局等部门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新药专项),自2008年以来立项中医药相关课题近800项,涉及中药新品种研发、大品种改造、中药关键技术、中药大平台等,累计研发成功中药创新药41个,其适应症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
三、关于推动中医药产业数字赋能
我局高度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是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2022年11月,我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并单独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2024年7月,我局会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进行了整体部署,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促进中医药数据的共享、流通和复用,初步实现中医药全行业、全产业链、全流程数据有效贯通,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中医药实践。二是持续推动包含中医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开展“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更好地便民惠民。三是实施了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研发了平台软件,包含辨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等功能模块,为基层中医馆医务人员提供辅助诊断、知识查询等服务,目前已接入1.78万家中医馆。四是委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组织开展新兴信息技术与中医药融合应用研究,启动智慧中医医院试点建设研究、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鼓励各地研发应用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中医药特色系统,推广智慧中药房等服务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中药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编制《制药工业智能制造白皮书》和《制药企业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指南》,明确中药等医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重点。支持中药智能制造工厂建设,聚焦创新中药研发、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中药临床应用安全监测等环节,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中药研发生产全产业链融合应用,提升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水平。
四、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我局实施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吸引中医药行业内外相关学科优秀人才和团队,聚焦中医药重点领域关键问题联合攻关,遴选组建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目前,我局已遴选建设35个创新团队,其中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5个、传承创新团队20个,培育了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我局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平台建设及研究任务进展,首批支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3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单位16个。截至2024年7月,中心共有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7家建设单位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共计20.3亿元,各单位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支持建立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构建中药工业数字化供应链,完善中药全产业链治疗服务体系。二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正积极推动新药专项的接续实施,重点加强重大慢性疾病药物、重大传染性疾病药物、罕见病药物等研究,围绕中药研发理论、特色关键技术和平台进行部署,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临床试验体系和评价体系。三是教育部将继续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和平台优势,加大对高校开展中医药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围绕中医药现代化持续开展科研攻关,为现代化中医药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四是我局将以《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积极推进数字中医药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制度建设、技术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中医药工作从传统业务和管理模式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变。五是我局将持续推进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基础及内涵建设工作,多渠道推进专项进度,加强分类督导,更新专项管理范式,共同打造高质量科技平台,推动传承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