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4261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12-18 17:14:10
国中医药建字〔2023〕101号

徐兰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材生产,《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为中药材高质量种植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我局会同相关部委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种植工作。

  一、关于“强化统筹规划,加强政策引导”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2018年,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药监局共同制定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各地中药材生产布局向道地产区集中,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指导各地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深入推进中药材基地标准化生产。

  二是推进中药材生产调查统计制度建设。制定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可以为国家制定中药产业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前期,已完成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对全国31个省近2800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获取了200多万条调查记录,汇总了1.3万多种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制度(征求意见稿)》和《2022年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试点调查工作方案》,并形成了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方案。我局将联合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部委,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进一步对中药材生产大县进行调研,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中药材生产统计调查制度,从顶层设计角度明确统计主体、统计路径、统计口径、统计人员队伍,保障数据采集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

  二、关于“强化良种选育,提高品种质量”

  一是加快优质道地药材种质创新研究。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启动建设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选聘1位首席科学家、31位岗位科学家和32位试验站站长,每年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200多万元支持体系专家在遗传改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等领域开展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集成与示范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有力支撑中药材产业发展。2022年,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制定并公布实施《中药材(植物药)新品种评价技术规范》,收集中药材种质资源4300余份,获得育种材料900余份,艾草、天麻等31个品种通过省级认定(登记、鉴定),“苏蓣8号”山药获得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权。

  二是不断加强中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实施了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支持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公司开展中药质量第三方检验机构建设,重点开展优质中药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质量检测工作。目前,我局支持建设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南方)已完成项目建设,并取得CMA、CNAS认证,开展了系列中药质量检测服务。

  三是构建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并指导国家级制种基地制定了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为中药材良繁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农业农村部先后认定安徽省霍山县等13个中药材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并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予以适当支持同时鼓励优势种子企业开展中药材种子生产经营,推动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有效对接,促进资源、技术、人才、资本向优势企业集聚,提升中药材种子质量水平。我局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全国20个省(区、市)建设了28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实现了120种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生产,并建设了31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推进科学选种育种,从源头上保障优质种苗的供应。

  三、关于“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含量”

  一是加强中药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研发了沉香新加工设备,改进了半夏种植与加工设备和沉香种植与加工机械设备;依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开发出用于中药材采收新设备,其中自主研发小型自走式特药“百号”收获机,比人工效率提高近20倍,攻克了三七产地加工中新鲜三七自动修剪和主根与剪口自动分拣技术,实现了全程自动化。

  二是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会同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布局了一批中医药科研平台,中医药创新平台逐步完善,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有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0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40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36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教育部布局了24个中医药相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中医药领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8个省部共建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科技平台建设持续开展相关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充分发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等学术团体桥梁纽带作用,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力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积极沟通联系,针对科学家和企业成果转化需求,开展成果对接,对成果转化、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分析进行研究,多渠道为科学家与企业家面对面互动交流、成果对接转化搭建直通车平台,加快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做好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四、关于“强化标准建设,按标生产优质产品”

  一是研究建立分类质量标准。我局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牵头,组织全国中医药领域的科研、教学、监管、企业等共几十家单位共同开展了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和道地药材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经过系统整理、调查、考证与研究,制修订完成了230余种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和150余种道地药材标准,形成《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汇编》和《道地药材标准汇编》,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出版。

  二是加强追溯体系建设。追溯体系平台建设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放心消费和公共安全、服务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2019年,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建立中药饮片质量追溯体系,对中药饮片生产、销售实行全过程管理,保证中药饮片安全、有效、可追溯。我局会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通过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中药材全过程追溯建设试点,提升中药材种植规范化水平。2019年以来,我局依托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实施“中药质量保障”等项目,支持各省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国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入驻平台数1470余家,追溯基地数量2500余个,涵盖药材种类268种。目前,各地已进行有效探索,2020年,河北省率先探索将中药饮片纳入药品追溯体系,确定了第一批中药饮片追溯品种和追溯数据标准;2021年云南省对超过376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主体进行备案,覆盖到三七、天麻、当归等100余种中药品种。我局将持续推进中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中药材种植信息化水平。

  三是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2021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通过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指导各地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规范化技术模式。先后两批推介21个中药材“三品一标”基地,以点带面引导各地打造产业基础强、规模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生产特色鲜明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22年3月,我局联合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共同发布公告实施的新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几乎覆盖了中药材从产地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使用全过程,是我国中药材行业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对于保障药材、饮片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我局积极推进“定制药园”等模式,鼓励医院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含中药饮片),农户参与生产,从而形成完整、可持续的中药材产业帮扶体系。我局组织多种形式的中药材种植培训,助力中药材质量提升和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克服疫情影响,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通过线上方式加强技术培训,仅2022年进行技术直播培训11次,年度累计参与人次达到775.92万。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加强科技攻关,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强化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等工作,促进中药材种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3年10月26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