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1727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12-18 17:02:07
国中医药建字〔2023〕93号

肖玉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坚持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保障中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升中药材质量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局同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规划,强化指导,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质量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引导。2018年,我局会同农业农村部、国家药监局等单位,制定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引导各地中药材生产布局向道地产区集中,因地制宜发展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021年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指导各地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深入推进中药材基地标准化生产。二是推进绿色标准化生产。2021年,组织开展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通过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指导各地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规范化技术模式。先后两批推介21个中药材“三品一标”基地,以点带面引导各地打造产业基础强、规模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生产特色鲜明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三是促进产业融合。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先后支持河北、吉林等11个省建设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20个省的 52 个乡镇建设艾草、黄连、天麻等农业产业强镇,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基地水平、发展加工流通、培育经营主体、创建产业品牌等举措,充分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中药材主产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科技联合攻关,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提升中药材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重视中医流派传承与创新

  “十四五”期间,我局协调科技部持续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2022年,在心脑血管病、代谢相关疾病的防治关键技术及方案优化、神经系统疑难病诊疗规律系统化研究、中药材大品种“功效—物质”解析及深度研发、中成药改良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方向立项支持了“儿童型中成药改良创新关键技术研究”等10项研究项目,共计国拨经费约1.5亿元,通过有关项目的实施,推动中医临床经验方、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此外,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中,针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究部署了“中药医院制剂新药开发”研究方向,围绕医院优势病种选择临床疗效确切、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扎实、市场需求大、具有开发前景的中药医院制剂,重点开展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制剂稳定性、药效学和毒理学等临床前和/或临床研究,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23年,我局实施“中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医疗机构,推进临床数据规范收集,提升精准用药水平,加快新药转化,提升中药创新能力。鼓励有关单位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结合《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试行)》,开展医疗机构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医院协定方人用经验收集,包括处方来源与演变、关键药学资料、临床使用情况、临床试验数据等。同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探索建立本单位医疗机构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医院协定方人用经验收集管理机制。

  中医流派传承是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是中医药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局高度重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不断探索建立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人员培训、临床运用、科学研究、推广转化的长效机制,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遴选支持建设64家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并择优确定51个流派传承工作室开展第二轮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各工作室均建有本流派的示范门诊,建立了流派学术传承团队,推动深入挖掘中医学术流派学术思想与特色优势,培养了一批理论功底深厚、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强、诊疗技艺精湛、代表流派特色的中医药人才。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推动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创新工作,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转化再造、丰富发展,科学规范建设有渊源、有特色、有疗效、有影响的中医学术流派。

  三、创新科研人才培养模式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相关人才培养,联合教育部持续加大中医药相关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大力培养中医药产业相关人才。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中药制药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中药制备、中药新剂型与新辅料研究中药制剂工艺与工程设计、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目前全国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等28所高校开设中药制药本科专业,2022年在校生6000人,毕业1500人。二是加强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类标准对学生科研提出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在课程计划中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小组等,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三是探索高层次中医药产业人才培养。目前,在研究生教育层面,设置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药剂学等一级学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可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按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产业人才。

  下一步,我局将同教育部要求有关高校主动对接中药制药产业人才需求,以培养学生制药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多学科交融的课程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设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相关专业课程,自主设置GCP相关二级学科,构建符合中药产业特点的高质量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中药制药产业需求的中药制药相关人才,为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3年10月26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