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3538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01-19 11:00:06
国中医药建字〔2022〕128号

司富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紧中医绝招抢救研究和推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绝招抢救研究和推广的工作,近年来组织了临床适宜诊疗技术筛选、整理与规范化研究,实施了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开展了100个中医适宜技术遴选评价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与研究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局以局通告的形式正式发布了5批、共计192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出版了《中医临床基层适宜技术》丛书,并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从前三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中筛选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实施2010年度公共卫生专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完成了140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工作,培训了技术人员1.69万人次;另外,通过设立局委托课题,从140项少数民族医药适宜技术中,遴选出38项具有操作要点明确、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和适用于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推广的适宜技术,整理出版了《少数民族医药适宜技术选编(一)》,并在基层推广应用,提高了基层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专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慢性心衰、脑卒中康复及糖尿病等慢病开展基于社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了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水平。

  二、实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

  2020年起,我局实施了“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遴选了30项在临床上特色明显、疗效显著、应用广泛的中医药特色技术,开展筛选评价和传承应用。项目以促进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与临床服务能力提升为目标,按照“调查—筛选—登记—分类—规范—应用—评价”的实施路径,整理完善一批中医特色医疗技术规范,并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开展评价,形成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为推动相关特色技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提供科技支撑,鼓励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化推广相关中医特色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开展10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评价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的任务要求,围绕适宜技术筛选工作,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与清华大学团队共同研制了《中医适宜技术遴选评价指标框架》,优化出“信息收集、评价转化、专家共识”为主要环节的评价方案。目前相关技术的评价工作正在推进。

  四、推进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一是建立和完善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体系。23项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包括了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诊疗技术、中药炮制技术、针灸、正骨、中医药文化、养生等,还包括了藏、蒙、苗、壮、彝等少数民族医药项目。二是大力开展保护传承工作。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传统医药类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32位,各地也认定了不同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中央和各级财政大力扶持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开展调查、记录、研究、传承、宣传等保护工作,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超1亿元。三是积极推动传统医药“走出去”。成功申报“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等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下一步,我局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持续开展对适宜技术的挖掘和抢救,强化适宜技术的科学化、规范化研究,注重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推进适宜技术的传承和推广工作,让中医绝招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2年12月1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