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0198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01-03 14:02:03
国中医药建字〔2022〕88号

梁金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中医药养生进课堂,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局和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一是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中医药类本科专业,主动适应行业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专业体系。目前已有32所高校增设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养生学本科专业布点13个,为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养生知识进课堂、进教材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引导各地各高校根据人才需求和医学教育资源现状适度调整招生规模。2021年,全国中医学类本科专业年招生3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招生近2万人;中药学本科专业年招生1.4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招生近5800余人。三是加大中医药教育经费支持。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包括中医药教育在内的医学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对中央高校本专科生、博士生生均定额拨款核定了较高的生均拨款标准,允许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各类资金加大对中医药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

  二、关于中医药知识到中医养生的学习过渡

  我局联合教育部积极推进全年龄段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一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修订印发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在历史、生物学、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融入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安排相关经费支持高校、医疗机构、出版单位编写用于国民教育的中医药文化教材和读物,近年来各地各校编写出版了《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中医药与健康》《中医药文化》等。二是加强高等学校中医药文化教育。要求各高校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加深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支持中医药院校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文化类在线课程,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中医药文化选修课,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将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医药类高校建设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品牌,引导全国各地各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中医药文化的考察和体验。

  三、关于创新中医养生进课堂模式

  我局积极探索丰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形式,2021年12月,举办“听仲景故事 品中医智慧 做冬至美食”——全国中医药进校园冬至主题日活动,吸引了150多所中小学参加。2022年6月,举办“端午艾草香 守护眼健康”主题日活动再次吸引了600余所中小学超过20万人参加,社会反响良好。鼓励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体验场馆,经常性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内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支持各地中医药高校、医院和中小学以共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文化共建园地”“志愿服务基地”等方式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四、关于推广中医养生文化

  近年来,我局联合多部门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通过举办大型主题宣传、健康文化知识大赛、科普巡讲、悦读中医等活动,让群众了解常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促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支持推动各省(区、市)按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指南》,在公立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等,建设2万余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把科学、实用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送到群众身边。持续加强局官方微信“中国中医”的科普内容建设,定期推送中医药科普图文。2021年组织开展“千名医师讲中医”活动,累计推出中医药科普微视频900余个、科普文章1600余篇,开展线上直播15期,全平台播放量近千万。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合作开设中医药栏目,会同中央媒体共同建设“中医”频道,发挥新媒体传播便捷快速的优势,传播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教育部持续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实现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有机衔接,推动各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中加大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普及,增进群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2年8月15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