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铁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有效避免因病致贫返贫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历来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加强基层中医馆建设。2016-2022年,中央财政累计支持约2.8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建设。截至2020年底,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4%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完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按要求为老年人和儿童规范化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截至2020年底,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人群覆盖率分别为68.42%、73.57%,完成了2020年65%的年度目标。
三、开展基层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在《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中增加了中医药诊疗方面的内容,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开展糖尿病、高血压中医药防治工作。
四、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自2020年起,按照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的总体要求,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组建了35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33个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了35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33个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覆盖所有省份,切实提高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特别是疫病防治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紧急医学救援中的独特作用。2021年6月,我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一步完善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相关制度,创新中西医协作医疗模式。
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2020年,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医保局令2号)和《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医保局令3号),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目前,90%以上的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基本满足了参保人员就医需求。2021年12月,我局会同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医保函〔2021〕229号),要求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优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六、深入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及健康知识的广泛、有序传播。截至2020年底,建有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81家,建有中医药文化知识角2.3万余个。推动各地中医药机构开通微信、微博账号,初步构建起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的新媒体矩阵,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在新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遴选培训,建成230余人的国家级、2100余人的省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队伍,深入基层开展科普巡讲及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年度监测机制,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0.69%,普及率达94.16%,较“十三五”初期分别提升7.84%、2.30%。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精神,加大基层中医药投入力度,实施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一是继续推动基层中医馆建设。力争到2022年,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在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符合标准中医馆的基础上,对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开展服务内涵建设,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二是不断提高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和质量,继续扩大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三是推进基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推广基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中医药内容,提高基层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水平。四是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进一步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在组织管理、专家组成、技术方案等方面纳入中医药相关人员和内容,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工作、发挥作用。五是联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建立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做到有机制、有团队、有举措、有成效。六是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深入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七是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2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