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第1616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1-12-10 17:27:05
国中医药建字〔2021〕7号

张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医药在疾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阵地,我局历来十分重视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独特作用。

  一、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建设项目,极大改善了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截至2019年底,约86%的县级行政区(不含市辖区)设置了公立中医医院,85%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了中医科,多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备案中医诊所2万多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达6.1万个。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4%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馆,中医馆总数达3.63万多个。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前已建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基地32个,县级基地1820多个,并依托基地加强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适宜技术推广培训。2020年,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占同类机构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6%、81%,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1%、46%。

  三、重点抓好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各地通过采取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岗位)培训、特设岗位计划、订单培养、定向招录、返聘、中医药人员引进“绿色通道 ”、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师带徒、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等措施,大力培养引进中医药人才,充实基层中医药队伍,提升现有人员素质。“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3万名,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02个,培养县乡村中医临床技术骨干6600名。

  四、深入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行动。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为主题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及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监测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五、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总体部署,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先后印发《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项目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中医院、掌上中医院、中医云诊间、互联网国医馆、智慧中医诊所、智慧中药房、共享中药房以及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等不断应用与推广。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努力为广大患者和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是加大基层中医药投入力度,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开展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二是继续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三是完善治未病服务网络,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四是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中医药人才职称评审和中医药人才表彰奖励向基层倾斜。五是升级改造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扩大中医馆联通范围,促进中医药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撑和保障中医药发展能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6月11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