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综合司  
邮箱 微信
 
 
  (综合司)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2939号(医疗体育类174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1-12-10 10:18:23
国中医药提字〔2021〕44号

刘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中医药典籍挖掘保护和活态传承工作

  (一)加强对中医药典籍精华的筛选和挖掘。一是“十二五”期间,我局组织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4000万元,整理出版了400余种重要的中医药古籍。二是2018年我局组织实施《中华医藏》编纂出版工作,争取中央财政经费4202万元,组织影印出版2289种中医药典籍。该项目集保护、传承、整理、利用中医古籍为一体,并着力推动中医古籍的学术研究与资源开放共享,是继“道藏”“大藏经”“儒藏”之后,又一项全面揭示中医药发展源流、系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学术建设工程。三是立项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2020年落实中央财政经费2218万元,2021年落实中央财政经费421万元,重点支持中医药古籍的保护性修复和整理出版,培养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人才以及筛选规范评价一批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

  (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完善学术传承制度,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为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贯彻《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有关规定,加强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我局组织开展了中医药学术传承相关配套文件制定和传承项目试点工作,制定了《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遴选管理办法(试点试行)》。同时设立局专项课题,在广东、广西、云南、甘肃等4省开展学术传承项目与传承人的遴选、认定、传承、考核等试点工作,制定中医药学术传承相关实施细则。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或工作专项项目支持,组织名老中医、老药工经验整理与传承工作,“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立项支持了面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平台的系统化研究,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民族医药发掘整理与学术传承研究,以及10种传统特色炮制方法的传承、工艺技术创新与工业转化研究等项目。

  (三)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一是2013年,我局通过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开展基层、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抢救性调查、挖掘和整理工作;为进一步落实《中医药法》,通过2020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186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工作,加快建设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起草保护名录。二是广泛搜集散在民间的中医药古籍文献,积极做好民间献方献策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2020年,我局向科技部推荐,将抢救性调查、挖掘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及方药工作纳入2021-2025年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重大需求。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工作中,委托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收集献方献策建议,经认真筛选、整理,形成总结报告提供给专家组参阅,丰富中医临床治疗手段。

  二、关于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

  (一)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自2011年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来,我局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2700余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摸清中药资源本底,并初步建成中药资源保存体系,在20个省(区)建设了28个繁育基地,实现对120种中药材的种子种苗进行繁育生产;在四川、海南建成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保存普查中收集的种子种苗1.4万多份,并建设了31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加大了中药材人工种植方面的引导,提高人工栽培技术,科学选种育种,规范中药材种植,从源头上有力保障优质种苗的供应。同时,我局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编制并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各地根据各自优势,有序生产和规范化种植适宜药材。

  (二)支持开展中药材资源保护研究。一是协调科技部,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立项支持了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的四种开发模式研究,梅花鹿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以及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及应用,人参、铁皮石斛、沉香等名贵中药材的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促进珍惜濒危和名贵中药材的人工种(养)植(殖)和产业化应用。二是在全国31个省(区、市)实施“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项目,2021年通过支持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中药质量追溯体系推广使用及技术培训等,对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推行道地药材绿色生态种植,从源头加强中药材质量保障。三是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制定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道地药材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并正式出版。同时,通过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项目,推进全国219个县的1310个企业中药材全过程追溯系统建设。

  (三)推动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将中药材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方向,推动贫困地区根据当地资源禀赋选准中药材产业扶贫主攻方向,指导当地政府将当地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产业扶贫项目纳入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予以支持,引导药企在贫困地区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指导地方在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协调银保监会扩大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的试点范围,推动中药材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将试点地区从10个省份20个品种扩大到20个省份60个品种,推出多种中医药种植保险产品。2020年,中药材种植保险产品为广大药农提供了97.89亿元的风险保障,同比增长56.05%;全年累计支付保险赔款3.76亿元,同比增长45.74%,在防范和化解中药材种植风险、保护药农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下一步有关工作考虑

  我们将继续推进中医药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相关工作。一是积极与国家药监局、银保监会、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大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项目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二是加强对中医典籍精华的筛选和挖掘,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和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三是继续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和民间医药筛选整理研究相关工作;四是继续做好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帮扶产业,巩固和拓展中医药产业在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8月13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