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4571号(医疗体育类659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0-10-26 14:33:08
国中医药提字〔2020〕56号

李光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秦巴山区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山区人民身心健康和脱贫致富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的建议

  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是中医药人才的传统培养方式,还存在一些人员未接受院校中医教育,但经过多年实践在中医药方面确有专长,考虑到这些人的特殊情况,1998年通过的《执业医师法》做出了明确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专业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2006年制定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第52号),对师承人员和确有专长人员参加医师资格考核作出了明确规定。上述规定对解决此类人员的医师资格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有不少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的人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医术确有专长,但因无法通过以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医师资格考试,而无法取得医师资格。为进一步解决此类人员的医师资格问题,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他们更好地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法在执业医师法规定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革完善,确定了通过考核方式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的制度。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15号),自2017年12月20日起施行。全国各省(区、市)中医药主管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本省(区、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实施细则并组织考核工作。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均已发布实施细则,自2018年12月起陆续开展考核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开展专题调研,继续梳理确有专长考核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稳步推进确有专长考核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二、关于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的建议

  我局积极支持秦巴山区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已支持秦巴山区建设3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培养学术传承人。并通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及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项目,为秦巴山区培养了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关注秦巴山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依托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项目,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为该地区中医药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关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对精准扶贫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作用的建议

  我局和国务院扶贫办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扶贫,将中药材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方向,并专门组织开展了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推动包括秦巴山区在内的贫困地区根据当地资源禀赋选准中药材产业扶贫主攻方向,指导地方政府将当地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产业扶贫项目纳入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给予支持,引导部分药企在秦巴山区建立了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和金融资金投向中医药产业扶贫的比重,指导地方在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下一步,我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扶持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由地方医疗机构和村医根据贫困人口具体患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中医药治疗手段。二是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种质资源库建设。三是根据贫困地区环境,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中药材扶贫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支持、资产托管资产收益、销售服务等手段,提升中药材产业带贫成效。

  四、关于加强秦巴山区中草药生产基地的建设,保障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建议

  (一)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我局积极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分工实施方案》,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中药资源保护利用、绿色生态发展相结合,通过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一是加大项目投入,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支持集中连片地区22个省份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通过转移支付资金累计下达专项经费4400万元,支持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追溯体系建设、产销对接等工作,提高中药材种植规范化水平,促进中药材质量提升。通过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专项,安排经费150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汇总梳理中药资源相关研究基础与成果,统筹安排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品种的产品开发与利用。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制定《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道地药材标准》并正式发布出版。完善中药质量保障和追溯体系建设,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对中药材供应保障系统(1.0)更新升级,推进开发建设中药材供应保障系统(2.0)版本。鼓励地方政府支持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如甘肃省对2018年列入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培育目录的41个产品和21户企业予以奖励,并通过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中药材产业补助资金2000万元用于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中药材初加工企业补贴。四川省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安排资金4355万元,扶持贫困地区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花椒药用价值基础研究及大健康产品研发,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扶持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重点产品、打造一批重点基地);陕西省铜川市投入1亿元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二是开展种植培训,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在国家层面,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技术指导中心,在省级层面,发挥农业服务中心、中药原料质量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站)作用,在良种选育、田间管理、规范采收、产地初加工等方面开展培训和指导。成立全国中药材产业扶贫专家指导组,选聘184位专家对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中药材种植的技术问题。编制100种《中药材生产适宜技术》系列丛书、《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规范》《2020年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南》等,完成157项道地药材团体标准,对道地药材的来源、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等都作出详细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相关专家已在362个贫困县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交流与培训,累计培训18余万人次。三是促进产销对接,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推进大型中药企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如,天士力中天药业在甘肃陇西启动贫困户中药材种植脱贫计划,建种子种苗生产基地9550亩、带动农户3000户。四川好医生药业在凉山州布拖县发展附子种植,投资新建国内最大的附子GMP饮片生产厂,带动6个乡28个村种植附子,种植面积达3100亩,种植户累计收入1700多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先后在甘肃、四川、陕西等地组织8次中药材产业扶贫推进活动,进一步推广了“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合作社”、“中药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了贫困地区中药材产销对接,加强了农企结合,活动中有中药企业、中医院与贫困县签订合作协议70份。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统筹协调、抓好落实,不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秦巴山区中医药事业及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对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力度

  秦巴山区包括秦岭山地、汉江盆地及大巴山地,属暖温常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这里自然地理条件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和优先保护区域之一。多年来,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配合下,秦巴山区已经建立起湖北神农架、四川米仓山、映西太白山等众多自然保护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包括野生中药材资源在内的众多野生动植物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一步,林草系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加强秦巴山区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的有序健康发展。一是以各类自然保护地为主阵地,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就地保护工作,严历打击乱捕、滥采非法种植养殖、非法交易等各类不法行为;二是推动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强法律依据;三是修订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物种监管目录,为依法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提供有为依据;四是推进人工种植养殖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五是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对野生中药材物种的救护、培植、繁育、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等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引导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促进中药材生产发展,对振兴中医药、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中药材作为种植结构调整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强化指导,加大扶持,引导生产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2017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聚焦发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等五大类29个品种,创建并认定300个左右国家级特优区,重点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科技支撑体系、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等建设。截至目前已认定3批共229个国家级特优区,其中中药材特优区20多个。2018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药监局、我局制定印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各地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提高道地药材供应能力。二是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根据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在全国选聘1位首席科学家、26位岗位科学家、27位综合试验站站长,每年投入经费3200万元,支持专家开展中药材遗传改良、栽培、加工、病虫草害防控、机械装备研究,并进行技术示范与培训应用,促进体系成果的快速落地和转化。中药材体系自启动建设以来,突破了雪莲、人参等药用植物细胞和不定根培养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指导建成国内第一条工业化生产线;开发了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适宜模式与技术,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理论基础;研发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智慧中药资源监测技术,首次将基于高分辨卫星的3S技术用于中药材生产。2018年,成立农业农村部中药材专家指导组,结合中药材生产实际情况,及时编制印发技术指导意见,集成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三是强化标准建设,促进中药材规范种植。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组织制定发布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保障农业产业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药材方面,今年我部立项了山茱萸等4项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和3项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根茎类、果实和种子类、花类)行业标准。四是加强种子管理,提升中药材制种保障能力。为切实加强中药材种子管理,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农业农村部联合我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启动《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制定工作,多次赴甘肃陇西、广西玉林等中药材生产基地开展联合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有关专家、管理人员、生产经营者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目前,已形成草案,内容涵盖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与登记、生产经营、市场监管及进出口等方面,整体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为提升中药材制种基地建设水平,2019年,农业农村部认定了8个中药材制种大县,对中药材种子科研、种子生产、良种良法配套示范等予以支持,全面提升中药材制种保障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强化中药材基地建设。农业农村部通过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支持包括中药材在内的经济作物生产发展,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促进中药材生产提质增效。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0年启动建设吉林长白山人参和广西罗汉果2个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从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商标、健全经营组织体系、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等环节,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强中药材产业强镇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259个镇(乡)发展一镇一特主导产业,其中19个镇(乡)将 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获得财政奖补支持。六是注重科学施肥用药,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针对目前缺乏中药材专用农药的现状,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开展中药材等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调查及试验,加快推进中药材等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试验技术评审和登记。禁限用一批高毒高风险农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对46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采取了全面禁用措施;对20种农药釆取了限制使用措施,其中禁止甲拌磷、克百威、内吸磷等15种高毒高风险农药在中草药上使用,严格管控约束中草药用药,确保中草药生产安全。开展监督抽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采取随机抽样、重点抽样、专项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对主要农药市场、“黑名单”农药企业及果菜茶和中药材用药进行抽查,严厉查处违规经营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产品质量。七是助力脱贫攻坚,积极推动贫困地区中药材发展。深入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先后在湖北黄冈、山西长治、吉林延边、河北安国等中药材主产区组织召开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2020年7月,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技术骨干上千人,为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指导各地大力发展道地药材,努力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10月23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