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第2655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0-11-04 10:54:21
国中医药建字〔2020〕116号

杨长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广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健康中国建设大局着眼,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作出了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陆续出台。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中医药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明确了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的基本方略、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医药事业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委开展了系列工作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关于设立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围绕以较低费用取得较大健康收益目标,规划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鼓励在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初步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主体和基本条件、主要任务、建设程序等内容。待文件印发后,尽快启动第一批示范区遴选,建议根据相关工作机制,按照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申报范围和申报条件提出有关申请,我局将予以关注。

  在中医典籍精华的筛选和挖掘方面,我局开展了系列工作,组织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整理出版了400余种重要古籍,组织实施《中华医藏》编纂出版工作,支持保护性修复、整理出版和专题挖掘中医药古籍。

  在中医药知识普及纳入全民健康教育方面,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将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其中,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已将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历史、生物、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除国家课程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还设置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许多学校结合当地特色优势,开设了中医药学的校本课程,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我当小中医”等系列活动。我局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在北京市东城区设立了“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探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机制和相关政策;支持推出了《中医药与健康》《中医药文化》《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等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材读本;鼓励中医药高校、医院、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小学联手推动,以联手共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文化共建园地”“志愿服务基地”等方式,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开展:一是配合教育部加强顶层设计,争取在基础教育中增加中医药内容占比;二是编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标准化活动模板,引导各地开展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知识进课堂的方式方法,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突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三是支持各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各地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作用,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专家团队、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帮助培育中医药文化师资队伍;四是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高等院校编写中医药文化教材和推荐读物,以联建共建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大学开设中医药文化选修课。

  二、关于推动中医药人才专业化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教育部持续加大对中医药教育的支持力度,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把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中医药相关专业,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振兴发展。2020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批准成都医学院增设中医学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西藏藏医学院两所高校增设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辽宁中医药大学等4所高校增设中医康复学专业,贵州中医药大学等13所高校增设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同时,批准山东协和学院等3所高校增设中药学专业。

  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局开展了系列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中医药教育综合改革。会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医药教育工作进行具体安排。省(部)局共建19所中医药院校,推动共建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推动11个中医药重点学科纳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二是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印发《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人才发展目标。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培养99名岐黄学者、500名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00名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620名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613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091名中医护理骨干人才、535名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520名西学中骨干人才、181名少数民族医药骨干人才。实施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建设30个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54个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三是更加注重中医药师承教育。出台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遴选973名指导老师和1946名继承人。建设148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0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支持50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开展了第二轮建设。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及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教育综合改革。会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中医药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培养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及特色人才。三是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制定中医药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着力构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持续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四是组织实施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遴选组建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三、关于推广中医药临床应用

  在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中医药法》规定“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基本标准》《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加强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从科室设置、医疗医药用房、设备配置、规章制度及规范流程、人员配备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中医临床科室的设置应当符合《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法规的要求,按照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服务;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中医药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团队,根据中医诊疗理念、中医科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医疗文件书写、诊疗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19年,全国公立综合医院中设有中医临床科室占综合医院总数的85.01%。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其中包含了进一步推动中西医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具体举措。

  在推动中医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在此前出台的医改相关政策性文件中也都明确提出医保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如2015年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逐步扩大纳入医保制度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2017年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各地也积极开展探索,发挥医保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如有的地区降低中医医院报销起付线,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有的地区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开展收付费方式改革试点,探索中西医治疗同病同费。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促进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一是针对中医优势病种制定实施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并推广到其他病种、科室。二是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推广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总结出来“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将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逐步纳入医院管理制度,将中西医结合医疗实践和效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工作。三是鼓励支持院间、科室间以及医联体内部建立中西医合作关系,为患者提供中西医诊疗服务。

  积极配合国家医疗保障局进一步完善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国家已经制定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中药(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和中成药)和中医医疗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强地方好经验和好做法的推广,鼓励更多的地区实施降低中医医院起付线、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等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措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11月2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