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李秀香代表意见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0-06-05 15:54:25
国中医药建字〔2020〕4号

李秀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危中之机-中药产业崛起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无特效药物、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发挥辨证论治优势,助力中国人民闯关过坎,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也给中药产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一、关于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

  中医药传统知识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知识产权资源。我局积极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专门设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项目,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工作,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和保护名录建设,已收录来源于21本代表性方剂古籍的方剂30000首,筛选登记活态性项目3417项。同时,我局积极同国家知识产权局沟通,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并探索与现代专利制度有效衔接。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和保护名录相关工作,加快《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的出台。同时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沟通协作,探索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推动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来源披露机制和惠益分享机制,深入推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

  二、关于完善中药产业标准,加强中药质量保障

  中药产业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制药装备工业为支撑,中药商业为枢纽的新型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局与相关部委积极沟通,密切协作,共同加强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保障。一是持续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已在全国2564个县开展外业调查,摸清中药资源本底,并建设了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实现了120种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生产;在四川、海南建成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保存普查中收集的种子种苗1.4万多份,建设了31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1个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28个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65个监测站的监测体系。二是支持全国54家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企业开展“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通过开展技术传承、文化传承、人才传承和应用转化等方面工作,推动传统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同时配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制定《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三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了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中药标准化”专项,支持101种中药饮片和59种中成药开展从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到中成药的全过程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开展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强化中药材生产源头管理,促进中药饮片规范化和集约化生产,推进中药炮制研究与中药饮片生产实际相结合,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推动中药现代化创新发展,走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之路

  信息化数字化对于保障中药质量,促进中药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自“十一五”以来,专门制定《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规划》,引导中医药行业开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我局会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通过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在云南、四川、甘肃等省的59个全国定点贫困县开展中药材全过程追溯建设试点,建立了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通过实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初步构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与技术服务系统,探索建立中药资源普查长效机制,实时掌握全国各地中药材产量、流通量、质量和价格的变化情况,逐步解决中药产业发展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下一步,我局将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等沟通协作,推动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的优化和完善,调动企业创新活力,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四、关于促进中药产业融合发展

  中药产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会同商务部开展“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前期已支持17家医疗机构、高校及中药企业开展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通过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加快中医药服务商品化进程,打造一批中医药服务世界知名品牌。我局会同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开展“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支持全国107家单位开展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我局配合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实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等重点项目,开展中药领域研究,激发自主研创新药活力,提升中药制造装备水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推动“政银担”、“公司+基地+农户”和东西部协作,通过多元化信贷产品,从客户准入、利率定价、担保措施、信贷规模、资金供应、办贷效率等方面给予中药材产业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开展试点建设。

  五、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一是自2007年以来,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成功举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等系列活动,使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掌握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基本方法,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二是支持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所建设,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81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的作用,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百姓健康。三是支持开展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完成“炮制网络博物馆”建设、“炮制技术纪录片”拍摄和《中药炮制简史》编纂等工作,在高校、医疗机构等单位建设了中药炮制博物馆、展示室等场馆,通过《本草中国》、《中华医药》等电视栏目宣传,加强中药炮制文化建设,促进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产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所建设,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六、关于完善保障机制

  近年来,我局与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目前正加快推进《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制定,加强种子种苗源头管理。配合国家药监局制定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工作;目前正加快推进《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制定,对中药新药进行分类注册管理,推进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建立。与国家医保局积极沟通,2019年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中成药占比较2017年版目录进一步增大,占50%。同时积极发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已多次召开联络员会议。

  下一步,我局将同国家有关部委加快推动中药产业发展有关政策文件的出台,积极发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6月3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