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秦巴山区绿色食药产业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中药材产业链项目支持
2011-2015年,工信部组织实施中药材生产扶持专项,支持中药工业企业在道地产区建设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涵盖了100余种常用大宗、濒危稀缺中药材品种,包括陕西医药控股集团、陕西汉王药业等优势企业建设猪苓、天麻、连翘、杜仲、独活等道地药材基地。2016年至今,组织实施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项目,引导企业在甘肃、四川等地开展中药材检测、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等服务,辐射带动了秦巴山区等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下一步,将继续推动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汉中市、铜川市等优势地区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初加工提供质量检测和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关于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
一是指导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基地。商务部开展中药材流通现代化建设,先后印发了《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中药材流通的组织化、现代化水平,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和新型管理方式应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编制各地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充分整合物流标准化建设等商贸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展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河北安国、甘肃陇西、吉林长白山、山西长治、四川广汉、浙江金华、陕西陕北等11个集初加工与包装、仓储管理、专业养护、质量检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二是完善中药材流通标准体系。持续开展中药材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制定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养护等标准。截至目前,共制定发布《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中药材气调养护规范》《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5项行业标准,为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基地规范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2018年,完成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收尾工作,初步建成覆盖中药材产地、经营企业、专业市场等主体以及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和饮品使用等6个环节的追溯体系,引导中药材流通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型。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提升中药材流通现代化水平。指导行业协会做好基地建设咨询、论证工作,鼓励企业在秦巴山区自主建设物流基地,总结推广地方中药材现代物流基地和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经验,健全中药材流通标准体系,组织行业协会等做好标准宣贯工作。
三、关于支持绿色食药研发和产业发展
财政部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绿色食药研发和产业发展。一是配合科技部等部门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对符合条件的科研活动进行支持,如支持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等国家重点专项,开展农业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二是2018年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安排63.19亿元,继续支持各地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具有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等条件的农业主导产业,聚焦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通过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全程化质量监管、全产业链经营、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示范引导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下一步,将继续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做好对绿色食药研发相关科研工作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继续支持包括绿色食药产业在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9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