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亳州搭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亳州市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和种植、初加工基地,发展中医药产业具有明显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等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支持亳州市发挥自身优势,大力规划发展中医药产业,延伸中医药健康产业链,探索中医药健康管理新模式,建设中医药健康产业品牌,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一、关于发展中药产业
一是支持相关企业在亳州建设了中药材(亳州)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初加工、仓储物流、全产业链质量追溯、公共服务体系信息系统等。二是组织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中药标准化项目,重点支持了101种中药饮片产品标准建设,其中包括亳州市有关医药企业项目。三是印发实施《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各地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四是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的通知》等,明确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编制各地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引导企业开展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五是持续开展中药材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制定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养护等标准。截至目前,共制定发布《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中药材仓储技术规范》《中药材气调养护规范》《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六是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2018年,完成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收尾工作,初步建成覆盖中药材产地、经营企业、专业市场等主体以及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和饮品使用等6个环节的追溯体系。下一步,将通过规划引导、产业专项、试点示范等方式,加强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推动亳州加强产业集聚区专业化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相关医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二、关于公立中医医院设置
《中医药法》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举办规模适宜的中医医疗机构,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指出,医疗机构设置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保障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在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我局支持亳州市扶持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下一步,将按照中央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精神,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关于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深化医改新动力、助推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目标,大力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印发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界定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管理过程中的边界和权责。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指导安徽省加快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向纵深发展,推动安徽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作。我局部署实施了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研发部署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软件,为中医馆提供辨证论治、知识库等信息化服务,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依托安徽省中医院建设了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截止目前,平台已接入中医馆209家。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加大对安徽省统筹区域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力度,不断完善省、市、县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平台联通质量,逐步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区域平台,扩大数据采集范围,依托信息平台推动安徽省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联互通。支持安徽省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科研、公共卫生等方面深化应用,有效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局将积极推进平台建设,升级平台软件,指导各地扩大中医馆联通范围,推动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
四、关于中医药健康管理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自2013年起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7年全国49%的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了中医体质辨识和保健指导服务,66%的0-36个月儿童接受了一年两次的中医健康指导服务,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免费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鼓励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等商业健康保险。我局积极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等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一是鼓励各地探索合作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作为我局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与中国人寿保险成都市分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10月《国寿新都“治未病”团体医疗保险》通过中国银保监会备案,已启动试点。此外,新都区争取将中药涂擦治疗等44项中医诊疗项目、18种中药院内制剂纳入成都市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全区中医药报销项目由69项增加到113项。二是协调银保监会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予以关注并大力支持以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为核心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下一步,我局将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落地落实。不断扩大老年人等目标人群覆盖率,逐步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内容,持续关注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情况,提炼经验,加以推广。积极配合银保监会等部门,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9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