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同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道地药材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为道地药材的种植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近年来,围绕道地药材质量提升,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推进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自2011年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来,我局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的2115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摸清中药资源本底,并初步建成中药资源保存体系,在20个省(区)建设了28个繁育基地,实现对120种中药材的种子种苗进行繁育生产;在四川、海南建成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保存普查中收集的种子种苗1.4万多份,并建设了31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科学选种育种,从源头上保障道地药材优质种子、种苗的供应。
二、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推进中药材标准体系建设
2015年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实施了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中药标准化”专项,支持全国105家中药企业(涉及中药大品种59种、常用中药饮片101种)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推动制定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行业标准,构建中药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推动实现从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同时,开展“常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标准实物库和基因库”、“化学成分库和种质基因库”等中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中药材种质资源质量标准,规范中药材种植,完善中药材标准体系,引导中药材生态种植。
三、加快道地药材目录制定,推进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相关工作
2018年我局会同农业农村部编制并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中药材有序生产和规范化生态种植,同时,积极推进道地药材目录制定工作,从科学角度出发,深化道地药材品种、基原、产区等相关研究,统筹推进道地药材目录制定、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作,推动优质中药材的种植。农业农村部积极引导各地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加强集成示范,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建立适宜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中药材绿色栽培制度。加强品牌创建,突出产地特色和产品特性,加强地理标志管理。
四、加快GAP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制修订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中药质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抓紧修订GAP及相关配套制度,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为GAP修订的出发点,兼顾中药材生产的显示情况和当前技术水平,在GAP修订中对中药材道地产地作出相应规定、提出相关要求,力争加强道地产区和道地药材的保护,把新版GAP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标准体系和法规政策的重要环节,推进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品质持续提升。
五、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中央财政鼓励保险机构和地方探索开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等支持,以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满足农户多样化的农业保险需求。国家财政部鼓励商业银行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做好农业金融服务。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探索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推进道地药材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发布道地药材目录,会同有关部委共同推进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构建道地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和生产体系,促进中药材质量提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9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