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医健身气功推广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治未病工作,积极引导推广中医传统运动。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将“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近年来,我局持续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经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和实践探索,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断提高,治未病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全国84.75%的公立中医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室,开展了融健康辨识评估、干预调理、跟踪随访于一体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针对特定健康状态人群提供包括运动养生、起居调养、食疗药膳等技术方法在内的中医治未病服务。同时,依托中医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向居民推广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四时养生、按摩保健和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及气功导引等自我保健方法。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我局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印发《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对中医相关设备配备、人员配备、服务内容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服务内容和水平标准中,对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及中医健康管理明确要求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即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个体化运动锻炼、饮食起居、情志调摄等养生保健活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河北等20个省(区、市)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广泛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中医特色服务。启动基层卫生能力建设平台,采取“线下+线上”的方式,对基层卫生人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技能培训。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医养生和康复教育工作。一是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设置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等专业,在课程体系中设有中医健身气功等相关内容。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共开设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点41个,招生约1700余人;开设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点36个,招生约1800余人。二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增设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相关专业,在课程体系中设有中医健身气功等相关内容。2018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中医养生学专业点为12个,招生数为459人;开设中医康复学专业点为9个,招生数为276人。为加强中医气功人才培养培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建设了1个中医气功学重点培育学科,推动中医气功学学术发展;每年均支持开展一定数量以气功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中医健身气功专业技术人员。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实施全面健身运动,推广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进一步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探索推广中医健身气功的模式和途径。教育部将进一步研制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将中医健身气功等内容纳入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医学院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自主设置中医健身气功等必修或选修课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健身气功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9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