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璐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野生道地药材资源管理红线,保障优质药材可持续供应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材生产,《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为大力推进道地药材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近年来,围绕中药材道地药材的保护和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自2011年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2115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摸清中药资源本底,并初步建成中药资源保存体系,在20个省(区)建设了28个繁育基地,实现对120种中药材的种子种苗进行繁育生产;在四川、海南建成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保存普查中收集的种子种苗1.4万多份,并建设了31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
二、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实施了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中药标准化”专项,支持101种中药饮片和59种中成药开展从种子种苗、中药材到中药饮片的全过程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推动制定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行业标准,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同时,开展“常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标准实物库和基因库”“化学成分库和种质基因库”等中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中药材种质资源质量标准,规范中药材种植,促进中药材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加快道地药材目录制定,推进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相关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配合农业农村部编制并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深入开展道地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等基础研究,保障野生资源永续利用和药材的优质生产。同时,积极推进道地药材目录制定工作,从科学角度出发,深化道地药材品种、基原、产区等相关研究,统筹推进道地药材目录制定、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作,推动优质中药材种植。
四、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道地药材的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要求,2018年12月,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单位,制定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各地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医保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904号)要求,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药品政府定价,由市场竞争形成。
五、科研项目支持支持道地药材的资源保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作为陆生野生植物资源的主管部门,非常重视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也关注和重视野生道地药材植物的保护和资源的恢复,并通过依托“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中央预算内林业投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等资金渠道在全国开展包含有野生道地药材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救护和繁育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探索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和质量追溯的标准化体系,加快发布道地药材目录,推进优质中药材种植,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林草局将继续做好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利用动态监测,强化重要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利用规范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中药材的管理,避免对野生中药材的无序采集和破环。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高道地药材供应能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加强质量规范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创建,充分利用农交会、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宣传推介道地中药材产品,促进优质优价。在市场竞争中,优质本身是优价的前提,优价是优质的结果和表现。医保局将会同相关部门,为中药材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质优价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9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