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99号(医疗体育类217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19-10-14 10:22:09
国中医药提字〔2019〕26号

臧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丰富多彩、吸引儿童兴趣的途径方法,能发挥知识传授、潜能开启、性情陶冶、善德启发、人生观架构等多层次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相关部委一直将其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以推广。

  一、关于强化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顶层设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明确提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强调要加强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2017年,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医药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构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二、关于注重分类施教

  中医药文化中强调“天人一体”“大医精诚”,其重视人格修习的传统,与中国传统教育“正心诚意”的理念一脉相承。作为对现代教育的补充,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在提升国民人文素质、文化修养、道德水平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在优势。教育部考虑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将中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机融入学科课程中,在《历史》《科学》《生物》《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融入相关中医药科普教学内容。中小学阶段重点通过著名的中医药方面的历史人物学习,促进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如,初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搜集具体事例,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等。2017年,修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其中历史课程设置“医疗与公共卫生”必修内容,要求学生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了解李时珍等医药学家的主要事迹,知道他们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进一步强化对中医发展历史的认识,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强文化自信。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养生方法的教学。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留出了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和学校结合实际开展教学。许多中小学开设了有关中医药学的校本课程,课内增设“中医”及相关基础课程,定期开展“中医知识进校园”“我当小中医”等系列活动,邀请中医药专家走进校园,普及中医药知识介绍当地中医药,如浙江省开设《中医药与健康》地方课程,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宏志中学合办中医高中预科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学生学习“中医养生保健手法”,在中小学中开展中医药试点教学工作,逐步建立了一套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医药启蒙教育。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协调教育部教材局等部门联合主编一批优秀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和教材,选择具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基础的地区和学校先行试点,同时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纳入“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在校园中的普及传播。

  三、关于加大宣传力度,讲好中医故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委高度重视中医药宣传工作,扎实做好新形势下中医药新闻舆论工作。一是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精心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让大家看到中医药行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服务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一法一纲要”的具体举措,让正面声音牢牢占领中医药新闻舆论阵地。二是做深做好内容表达。研究掌握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提高宣传质量和水平。创新话语表达,细节化呈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及特色优势,展示中医药人昂扬奋进的精气神,描绘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三是做准做正舆论引导。面对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在坚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主动传递正面声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让权威声音落在社会舆论后面,防止次生负面舆情的产生。四是做宽做新传播手段。面对当前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努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构建一个涵盖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的资源共享传播平台,拓展主流舆论传播渠道,形成叠加效应共同发声。

  下阶段,我局将会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开展:一是配合教育部加强顶层设计,鼓励支持各地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二是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知识进课堂的方式方法,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突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三是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主编一批中小学适用的优秀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和教材;四是支持各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各地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作用,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专家团队、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培养培训一批中小学师资队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9年10月9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