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中医在儿科领域作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儿科建设,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中医儿科专科建设,加大基层中医儿科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质量。主要工作有:
一是加强中医儿科服务体系建设。据2016年中医医院医疗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公立中医类三级医院484所,421所设置了儿科,占86.98%。2017年,从我局开展的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1786所县级中医医院中有825所设置了儿科,占46.19%。我局在制定《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时,对儿科科室设置、医疗设备、中医医疗技术和现代技术、诊疗病种等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政策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优先举办儿科、精神(心理)科、妇科、外科、骨伤、肛肠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
二是加强中医儿科专科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局建设覆盖全国的37个儿科专业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今年,我局在以往建设的基础上又遴选确定了10个儿科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进行建设。通过专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使全国各区域专科结构更加科学、明晰,为进一步提高儿科综合服务能力提供了支撑。
三是开展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和重大疾病研究。制定、推广中医儿科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我局组织重点专科协作组对各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制定了36个中医儿科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开展了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工作,确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的儿科项目为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
四是大力推广中医儿科适宜技术。我局将儿科专业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中医儿科服务水平。2013年,将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儿童家长教授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中医药保健方法。通过适宜技术的筛选,收集和整理了21种特色突出、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的中医儿科适宜技术,通过公卫专项筛选出包括壮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彝族、维吾尔族等9种民族医药治疗儿科疾病的适宜技术。我局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通知》,将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由40%提升到45%,将增加240万0-3岁儿童免费享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五是加强中医儿科专业人才培养。2016年起,在13所举办“5+3”一体化中医学专业的中医药院校开展一体化儿科医生培养,设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每校增加30个名额,专门用于招收“5+3”一体化中医儿科学人才培养。2017年,在儿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支持有条件的医学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求,举办儿科本科层次专业教育,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中医儿科学,批准安徽中医药大学等4所高校开设,加快培养中医儿科专业人才。“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共确定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学重点学科,推动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和学科团队、学科骨干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基层儿科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8年启动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将高血压、糖尿病、儿科专业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作为年度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的重点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卫生人员中医儿科服务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继续加大中医儿科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加强中医儿科专科建设,推广中医儿科适宜技术,强化中医药对儿童常见病预防保健治疗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中医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8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