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4965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8-07-17 16:31:06
国中医药建字〔2018〕16号

李延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中药“传统炮灸与制剂技术”的挖掘整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继承中医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源泉和基础。《中医药法》明确指出,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炮制中药饮片,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研究; 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

  为贯彻落实相关法规精神,加强传统炮制技术保护与传承,我局2015、2016年国家公共卫生专项启动支持了2期全国中药炮制传承基地建设项目,总计54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截至2018年4月,共建设54家炮制传承展示馆或炮制传承工作室;抢救各地特色炮制技术500余种;收集整理古代炮制器具200余件;发掘出530余种特色炮制品种;先后举办252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30080人次,其中半数为中医基层临床人员;先后举办5次中药传统炮制技能大赛;50余家传承基地梳理并建立了炮制理论与炮制技术传承谱系,培养了近600名传承人;出版(待出版)10部论著。目前仍在积极推进网上博物馆建设、文献数据库、电视纪录片、中国炮制简史、炮制理论培训视频录制五项重点建设任务,预计2018年可全部完成。

  2013年,我局通过中医药行业专项设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项目,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和数据库等相关工作,具体编制工作分为古医籍和活态性项目。活态性项目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民间、中医医疗机构、老字号企业中传承应用三代人或五十年以上的活态性的具有独特价值的中医药传统诊疗技术、经验方、中药炮制、制剂方法、养生方法等中医药传统知识,现已登记确认活态性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2956项。

  传统医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国家高度重视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目前,国务院批准公布了中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137项,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2名。截至2017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传统医药类专项经费6291.43万元,用于支持开展项目展示宣传、抢救性记录、传习教学等工作。支持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国家积极支持传统医药药物炮制技艺的保护与振兴,2018年5月,隆顺榕卫药制作技艺、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六神丸制作技艺、万应茶制作技艺、二仙膏制作技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技艺7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下一步,我局将通过全国中药炮制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挖掘抢救一些濒危技术,及时进行成果整理及转化,与现代标准、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为中药炮制技术的应用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充实加强后续相关工作。国家文化与旅游部将继续支持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进一步加大对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指导和资金投入力度,将结合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督促各地落实振兴措施,形成弘扬与振兴的有效经验。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生态环境部、文化与旅游部等相关部委的部级联席,共同协调推进传统知识保护工作,将传统知识保护工作列入各级中医药工作主管部门重要工作职能,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8年7月17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