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中医药文化为抓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中医药文化和传统文化经典原著的弘扬力度
中医药古籍是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保护和传承好中医药古籍,对于发展和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文化与旅游部在推动中医药古籍保护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立起古籍保护工作机制。文化和旅游部牵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组建了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省(区、市)也相继成立了古籍保护领导小组、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二是全面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全国2000多家古籍收藏单位全面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已有10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整理出版《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中医药古籍目录1万多条,并通过互联网对外发布中医古籍数据。三是加强中医古籍的分级保护。推动国务院先后公布5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涵盖中医古籍346部(汉文中医古籍320部、少数民族医书26部)。四是推进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以《中华医藏》项目为抓手,对国家图书馆所藏中医古籍进行数字化与影印出版;建成“中医药古籍资源数据库”“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其中“中医药古籍资源数据库”收录中医古籍元数据信息1500种、中医药古籍原文图像850种,“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内含中医善本古籍全文320种。五是开展中医药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先后在北京、陕西、安徽、长春等地举办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编目实践、保护修复、文献研究、版本鉴定等系列培训,累计培训全国40余家中医药单位300多名学员。六是促进海外中医药古籍回归。利用影印、缩微、数字化等方式促进包括中医药古籍在内的海外中华古籍回归,先后发布“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影印整理《海外中华古籍珍本丛刊》《海外中华古籍书志书目丛刊》等。七是加强中医药古籍的宣传推广。推动各级古籍保护单位通过开设展示体验区,举办珍贵古籍特展、宣传推广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等方式,广泛开展中医药古籍保护宣传工作。今后,各相关部委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和利用,以中医药文化为抓手,促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复兴。
二、关于编写中医药文化宣传册及科普读物
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科普类出版物的出版管理工作,努力促进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和公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将医药科技(含中医药科普)类出版物作为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的重要门类进行遴选,并在“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中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化出版项目比重。同时在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以及“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评奖推荐工作中将医药科技类(含中医药健康养生读物等)作为重要类别,有力促进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宣传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鼓励中医药文化作品的创作推广,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影响。“十二五”以来,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编辑制作图书、音像、影视、动漫等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1500余种,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做好中医药文化作品创作推广,组织创作一批富有艺术魅力、体现价值追求的中医药文化精品,制作推出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中医药科普作品,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内涵转化为便于民众理解、掌握和应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和扶持,努力推出更多中医药文化科普方面的精品力作。
三、关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工作。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做好中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目前,各地也在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北京市东城区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进校园工程,浙江出台《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已经将中医药教材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等等,这些探索实践,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协调教育部教材局等部门联合主编一批优秀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和教材,选择具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基础的地区和学校先行试点,同时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纳入“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在校园中的普及传播。
四、关于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专门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通了官方科普微信“中国中医”,云南、陕西等省区市也开通官方中医药科普微信或网站,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便捷快速的优势,传播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技能。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深受群众欢迎,与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健康之路》栏目、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科学、准确、权威的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影响。在“十三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推动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借助多种渠道和平台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8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