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0453号(医疗体育类056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18-09-27 14:51:48
国中医药提字〔2018〕45号

林绍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贯彻实施《中医药法》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法》的普法宣传工作,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法》贯彻实施。一是协调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联合编纂出版《中医药法释义》。二是做好学习培训,面向局机关及直属单位举办了中医药法专题讲座,面向各地中医药法治、医政及监督工作负责人员举办了宣传贯彻中医药法培训班,培训400余人次;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共组织开展培训82次,培训相关管理人员1.8万余人。三是把握中医药法实施关键节点,协调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在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前召开中医药法宣传贯彻座谈会,协调央视新闻及央视对话栏目进行中医药法专题宣传。四是围绕宣传普及中医药法和中医诊所、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配套制度,开展中医药法知识竞赛。全国各省(区、市)也积极开展中医药法宣传工作,各省通过编制发放宣传材料、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官网官微宣传、开展主题宣传日(周、月)、组织义诊宣传、融入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等大型活动宣传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法宣传活动。北京、山西、吉林等地还专门组织开展了省级中医药法知识竞赛。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医药法贯彻实施一周年系列活动方案》工作要求,加强中医药法学习宣传,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法落实落地。

  二、关于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宣传

  2007年以来,我局联合多部委共同主办“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第一阶段以城市大型现场公益活动为主,第二阶段以“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主,为展示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参与最多、影响深远的公益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2016年起,活动进入第三阶段“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活动。同时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对全国中医药科普覆盖率及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进行监测,为下阶段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相关政策的指导提供科学参考。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联合有关部委,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深入开展,普及中医药知识方法,促进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进社会对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构建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系和机制。

  三、关于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多举措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一是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中医类专业学生培养工作,2011年以来共下达中医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计划9785名,定向生毕业后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二是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通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等途径,培养培训了3万余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并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着力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三是大力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增量,一方面,继续保留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招收中医学专业,积极协调教育部保留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生源在农村、毕业后回农村工作的中医学专业学生,截止2017年累计招收培养5.6万名;另一方面,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对于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可以按照《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通过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取得医师资格;同时,会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在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增加了中医药服务内容。四是制定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注重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师承教育,建设605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四、关于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十二五”以来,我局大力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省级、县级推广基地建设。截止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建立省级基地,94.2%的县(市)建立县级基地,每个县级基地都能够掌握和使用4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年遴选10项左右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推广。同时,我局于2009-2011年组织编写了3册6本《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其中,第一册适用于西医专业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第二册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适用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2018年3月,我司组织专家在上述6本基础上,编写了适于乡村医生使用的《村医实用中医适宜技术手册》,形成了缩编本,首批5000册已在云南使用。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的中医药技术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的中医药技术方法,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五、关于持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

  自2012年以来,我局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实施了“十二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从推动基层中医药政策措施落实、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等9个方面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我局高度重视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着力推动中医药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向注重疾病预防理念转变,开展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在健康服务业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作。《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药创新、中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作为重点任务。《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就如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提出了具体路径。我局先后制定并印发了《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的暂行规定》、《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内容。

  六、关于建立完善、规范的中西医结合考核标准和评估体系

  我局着力推动中医药服务标准化,规范中医药服务。一方面,我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于今年启动了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工作,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重大疑难疾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探索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促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修订发布新版三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医院内涵建设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但是,长期以来对基层中医药服务投入不足造成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短板尚未根本扭转,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距离深化医改和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地方的督促和指导,加大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8年9月27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