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工作动态  
邮箱 微信
 
 
  (工作动态)  
首页   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关于我们
 
 
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司 > 工作动态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2371号(医疗体育类233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18-09-18 14:45:22
国中医药提字〔2018〕35号

王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中医药做好慢病防控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协同作用加强慢病防治管理问题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落实“中西医并重”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围绕发病率较高、群众反映集中、急需解决诊疗需求的重大疾病,搭平台,建机制,统筹谋划和推进中西医协同防治工作。如:在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中,要求创新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肿瘤诊疗模式。在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的专家组中,专门设置了“中西医结合学组”,指导应用中医药技术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建立遏制细菌耐药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中医疗法和药物,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今年,我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启动了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工作,确定了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在内的60个项目为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攻关,探索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促进诊疗模式创新。

  另外,自2010年起,我局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进行重大慢病中医药防治临床研究协作体系试点建设工作,主要对以往中医药特色防治慢病的临床和科研成果进行集成优化和转化应用,进一步挖掘梳理中医药防治慢病的切入点和优势特色,为中医药慢病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中风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胃癌、多囊卵巢综合症、高血压、肺癌等慢性疾病的临床科研协作体系。

  二、关于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主导作用加强慢病防治管理问题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纳入主要工作指标,并提出“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提供养生保健、体质辨识等中医咨询服务”、“针对中医药具有优势的慢性病病种,总结形成慢性病中医健康干预方案并推广应用”等策略措施,推动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优势和作用。我局积极推动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于2007年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发布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为亚健康、慢性疾病稳定期患者等人群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干预调理及健康管理等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高效推动,提高社会大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度、认同性,引导群众转变健康观念。同时,推动中医医院提升治未病服务能力,并深入基层为百姓提供治未病服务和健康指导,提高百姓防治慢性病意识,加强慢性病的早期干预。出台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稿)》《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和《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等一系列指南,指导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加强对治未病服务的规范与指导。自2013年起,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中医体质辨识档案,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慢性病管理,到2016年底,已有46.3%的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了一年两次的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干预服务。2014年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各地也积极推广普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

  三、关于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核心作用加强慢病防治管理问题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我局组织开展了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核心作用的研究。2007年起,我局开始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中医康复科专有床位数约4000多张,服务人群约为3000万人。2016年“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被列入国家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二五”以来,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中医康复研究平台。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政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开展了常见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中医康复社区服务模式和适宜技术研究、中医康复诊疗设备研发等,成果显著。中医康复的学科学术水平、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结合新形势,贯彻落实好《中医药法》和国家慢病防治有关规划。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提高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为群众特别是慢性病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中医治未病服务,打造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二是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升服务质量和内涵。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对慢病人群开展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适宜技术和方法,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三是持续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落实,不断扩大老年人等目标人群覆盖率,增加防控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内容。四是通过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等加大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科普宣传,引导人们运用中医药的知识、方法改变生活方式,加强健康自我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减少慢性病发生的高危因素,降低慢性病发病率。五是再布局一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争取将覆盖更多中医有优势的慢性疾病,按照第一批临床基地建设的模式,提升中医临床科研能力,提供中医疗效证据,以期在国家慢病防控工作中更好发挥中医药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8年9月18日

 
 
 
 
  Copyright@2006 www.natc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电话:59957777
版权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CP备案:京ICP备16052956号
京公网安备11931045028号  网站标识码:bm73000001